|
回归的心 |
|
刚放寒假,我就乘飞机、坐动车、转大巴,从家乡东北奔赴遥远的西南边陲。听说,那里有个沙溪镇,是茶马古道上唯一保留完整的古镇,静美安逸。 走进小镇,古朴自然,空气清新,日照充足,快到大年三十儿了,游客也不多,真是个世外桃源。傍晚,我沿黑潓江散步。这是我见到的最小的江,它是澜沧江支流,窄而浅,如一条小河。江上有座单孔石桥,名唤玉津桥。桥下,一群白鹅和花鸭在觅食。一只大鹅离了群,在急流里倒退着漂移,它的头一下又一下扎进水里,捕食小鱼。霞光撒满水面,金灿灿的。玉津桥始建于乾隆年间,是马帮客商、附近村民往来的要道。桥面的石板坑坑洼洼,想必是被无数双脚踏过无数个春秋了。桥头简陋的小庙里供奉着河伯与山神,香案熏得黑乎乎的。村民仍然延续传统习俗,出远门者,必到桥头祭拜,祈求平安。 回到客栈,我盘算着在这里享受清闲,兴许还会寻到文学创作的灵感呢。就在这时,传来武汉封城的消息,新型肺炎疫情严峻。我心里咯噔一下,同时也有几分庆幸,躲到了这么个偏远的山沟里。 第二天上午,在位于古镇中心的兴教寺大殿前,我欣赏了洞经古乐表演。九位白族老人组成乐队,演奏了多首古曲,既有儒家音乐的典雅,佛家音乐的庄严,又有道家音乐的飘逸。洞经古乐被称为中国民间音乐活化石,经千余年演变,融入多种元素,形成独特风格。走在老街上,那悠扬的乐曲还回荡在我耳畔。可是,午后又经过兴教寺,寺门已经紧闭,门上贴着布告,受疫情影响,景区关闭。 上网查看信息,发现病毒传播迅速,已经遍及多个省份,各景区纷纷停止接待游客。本来就清净的沙溪古镇,变得更安静了。走在幽深的小巷,老半天不见一个行人。还在营业的店铺,店员都戴上了口罩。客栈老板说,镇上发了通知,催住客尽快离店。我喜欢安静,眼下却无心享受这份静谧,我感到的是荒凉与恐惧。我赶紧改签返程机票,最近的班机也要后天才有,我只好再住两天。这两天,古镇越来越安静了,陪伴我的只有自己的脚步声。镇子不大,我几乎走遍每条街巷。空寂的院门,慵懒的狗,秃枝上挂着几只橘色的柿子……我反复观赏了每一处景致。如果是在平时,每一处景致都能够安顿我渴望回归的自然的心。但是,现在不能,我的心老是悬着,担心航班突然取消,担心撞上病毒传播者,担心车辆停运,回不了家了。 在等待中,我心神不宁,形单影只,在古镇游荡。许多店家都熟悉了我的身影,我的面孔。店主说,往年从正月初二开始,游客就多起来了,今年相反,初二开始就很少见到游客了,路封了,查验体温,外人免进。 午后,我独坐玉津桥头。有人牵马过来,马铃叮当叮当。那人注视我,问道:“骑马吗?价格优惠。”我摇摇头。病毒是由于人类捕食野生动物传播起来的。马是动物。据说,马和蝙蝠同属一个祖先,我对马生出恐惧。 嘎嘎嘎,一个少年赶着鸭群,朝江边走来,领头的是几只大白鹅。哦,初到沙溪,我在晚霞映照的水面上见到的那群觅食的鹅鸭,正是它们。它们被人驱赶着,摇摇摆摆,脚步匆匆,没有了水中浮游的悠闲。我呢,也没了观赏的兴致,我怕它们传播病毒。 短暂的沙溪之行,我忘不了那些美景。土屋。寨门。田野。庄稼。江流。霞光。炊烟。鸭群。远山。单孔桥。水草。屋檐。柿树。马队。星光。云影。洞经古乐。老榆树……处处有诗意,样样都能安顿心灵,召唤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然而,在病毒到处传播,疫情愈发严峻的特殊时刻,无论怎样的美景,也无法让人心灵宁静。我写儿童小说,创造了一座溪山,一所古寺,一株桂花树,讲述老和尚、小和尚的山水天地之间平凡而又暖心的故事,那是我向往的境界,天人和谐,宁静致远。文学能唤醒迷失的心,自然美景也有同样功效。亲近自然,远离野蛮,人类生活才会美好。 |
|
|
|
欢迎点评: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9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