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 old.zh61wx.com E-meil:学生作文zhycetwx@163.com 文学创作:yangshich@163.com
于颖新 于立极 凡 夫 王一梅 王 位 王晋康 王泉根 王定海 王树槐 王鸽华 毛云尔 邓宏顺 北 董 潘与庆 皮朝辉 安 宁 汤 汤 伍 剑 艾 禺 刘清山 刘育贤 刘 俊 闫耀明 刘乃亭 刘兴诗 刘慈欣 刘正权 刘 北 任大星 米吉卡 佟希仁 李建树 李学斌 李志伟 李丽萍 李 铭 李维明 李仁惠 李利芳 李少白 汤素兰 吴牧铃 吴礼鑫 陆 梅 冰 夫 肖显志 陈国华 陈 静 陈志泽 邱 勋 宗介华 余 雷 吴佳骏 陈琪敬 金 本 金 波 周 锐 苗 欣 周学军 鱼在洋 周蓬桦 周晓波 杨向红 杨庭安 杨 鹏 郑 重 郑允钦 郑 军 林文宝 范晓波 屈子娟 卓列兵 饶 远 贺晓彤 何腾江 洪善新 洪 烛 经绍珍 张广钧 张一成 张希玉 张怀帆 郝天晓 杨福久 倪树根 凌鼎年 高巧林 高恩道 钱欣葆 爱 薇 龚房芳 徐 玲 野 军 黄春华 黄 山 戚万凯 湘 女 程逸汝 彭绪洛 谢 华 谢华良 谢倩霓 谢 璞 谢 鑫 谢乐军 曾维惠 窦 晶 鲁 冰 舒辉波 斯多林 蒲华清 翟英琴 崔合美 梁小平 樊发稼 薛卫民 薛 涛 魏 斌
    首 页   视 频   讯 息   儿童小说   科幻小说   童 话    故 事   幼儿文学  寓 言    散 文
    诗 歌   赢在起点  作品导读  作家文集   版主作品   自由写吧   作 文   精彩回放  报 纸    空 间       
目 录
热点推荐
童 话
儿童小说
科幻小说
大洋彼岸中国学子、中国娃
作者:赵郁秀     来源:儿童文学大本营    点击数:

关键词:儿童文学|原创|文集|作家

  现今,孔子学院几乎遍布全球。白皮肤蓝眼睛、黄皮肤黑头发、黑皮肤白牙齿,五大洲的青少年都热衷于学汉语、拜孔子,我们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也要到孔子学院走一走、看一看,同洋学生们亲切地用汉语对话,热情地同唱《茉莉花》。在电视上看到这亲如一家的场面,使我想起10年前我在美国中文学校的所闻所见。
  那时中文学校可谓凤毛麟角。在这之前,我到过华盛顿、马里兰、波士顿等美国东部几大城市,都没见有中文学校,据说加州和纽约有,因为那里老华侨多。
  1999年新年前后,我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女儿家,她已从马里兰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转到宾州大学任了终身教授,她在美国生的女儿已五六岁了,我随她们母女去宾州大学参加辞旧迎新活动。
  宾州州立大学坐落在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中部的山谷里,山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快乐谷”,也叫“大学城”,不知因有了大学而快乐,还是因快乐谷而建大学。快乐谷里的年轻人很多,自然很热闹也很快乐。宾州大学是有4万多名学生的“超级大学”,每天都熙熙攘攘。这里的中国人也不少,本科生、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员,还有不断增加的中国教授,校园里四处可以看到中国人的面孔。山谷里还有好些高科技公司,也有不少中国科学家、工程师。1999年春节前夕,中国驻纽约领事馆的领事来到大学城,给大家放映电影《爱情麻辣烫》。梯形教室里挤满了观众,大家看得津津有味,而教室外面宽阔的走廊里也热闹非凡。
  三四十个小朋友,从四五岁到十来岁,蹦蹦跳跳、跑来跑去,他们很多是在快乐谷出生、长大的,快乐得很。他们不愿意跟父母们一道坐在里面乖乖地看电影,因为他们多半是看美国动画片长大的。他们在这里等着中文学校老师看完电影好上课,读诗、唱歌、写汉字,好快乐。
  中文学校老师都是这个学校华裔教授或博士生的家属,校长张娅曾刚来美国不久,是接替丈夫的班。这个学校是她丈夫、宾州大学比较文学系终身教授刘康于1995年创办起来的。那时我国政府、大使馆都未将中文学校纳入工作日程,也没有教材。刘康刚创办时除多次找到宾大校长,要求无代价地提供几所教室和用具等,还要自编教材,因为他来到这个有二三十位中国学子的大学,看到他们的孩子们都无处学汉字,有的还不会说中国话,他是学文学的,很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他看到早期来美国和在美国出生的中国老华侨的子女长大成人后作出了贡献,但在面对中国记者采访时却不能说中国话,要用英语表述,他很感遗憾。他决心要改变这个局面,要让我们出生在美国的中国孩子永远是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他们永不会改变黄色的脸,他们是炎黄子孙。他义务创办这所学校,开始不收学费,请他的博士生、硕士生来代课,就这样以奉献精神白手起家。中文学校得到了大学城里广大中国学子和华侨的欢迎,学校越办越红火,开始只有两个班,四五岁的“小不点儿”,开始还要妈妈陪着,有的还哭鼻子,而十来岁的孩子们在教室里又嚷又叫,像开了一锅粥。家长们站在门外,听着里面的喧闹皱起了眉头,有的还想把孩子领走。渐渐地,喧闹声低了,里面传出来老师标准而悦耳的汉语读诵和孩子们嘹亮的中国普通话。大家都松了口气,露出了笑容。
  我离开放电影的梯形大教室,来到孩子们欢乐的走廊,只听一个女孩慢慢朗读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家在江南。”
  孩子们笑了,大声说:“不对,没有后边一句。”
  她歪着头说:“我妈妈说,我们家就是在江南,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你妈妈呢?”她转身问另一个大眼睛的女孩。
  这女孩眨眨亮晶晶的大眼睛答:“我妈妈,鹅、鹅、鹅,我的妈妈叫李晓娥……”
  孩子们更哈哈大笑起来。我的五岁外孙女调皮地两手后摆,做鹅张翅状,说:“啊,你妈妈也是鹅,白毛浮绿水……”孩子们笑得更欢了,都将两手后摆,唱起:“红掌拨清波……”
  “鹅、鹅、鹅”“讷、讷、讷……”这些孩子的父母来自祖国的东南西北,他们说母语也南腔北调,有人鹅、讷不分,像绕口令。我的外孙女的爸爸是北京人,妈妈14岁考入北大,到博士毕业,整一个“抗战”八年,东北口音丢了不少,而且她的爸爸在家听孩子说英语,就说:你的话我听不懂,说中国话,有时孩子说不上来,比如:她要说幼儿园的美国小朋友,星期天都要随爸爸妈妈去教堂,念《圣经》、做祷告,这就要爸爸用中文教她。所以她的汉语讲得较标准,老师将她由小班提前升到中班。她面对着一群学“鹅”的小朋友,又说,我妈妈不是鹅,我家也不在江南,在中国首都北京,那里有天安门。说着连比画带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小朋友们也都随着高唱起:“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他们连唱带舞,表演得兴致勃勃……
  老师和校长张娅曾走进来,孩子们笑着跳着,分别跑进教室等待上课了。
  快乐谷孩子们的家长一致感谢创办这所学校的老校长刘康,我女儿告诉我:“刘康在学校受称赞,可是在美国社会还受攻击呢。”
  因为他同国内一名记者合写了《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一书,在中国出版,并未翻译成英文,但是美国的一些学者却知晓他的论点。刘康称“美国的现代文学研究,冷战和反共的意识太深”、“西方学者不断强调中国现代文学的政治意义大于审美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却又坚持以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先的方法来研究现代文学”,等等。美国学术季刊《近代中国》发表他一篇《政治与批判模式: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论文,掀起一场风波。他据理力争,要求反驳。《近代中国》公然回答:本刊从无这个规矩,拒绝争辩。此后,在有的学术会上,有人以刘康为例,称“中国的留学生有股霸气,表现了大汉族主义”,而有的异议人士在网络上撰文指责“刘康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派出来的”。
  刘康究竟从哪里来?什么人物?
  年初,一个雪后天晴的上午,我又来到坐落在青松、白雪相辉映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盆地的宾州大学,专程拜访刘康。他临时有事,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史安斌接待了我。他先带我看看存放很多中文资料的刘康的办公室,迎面看到写字台上方墙上挂着一幅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头戴八角帽的照片,下边有录自莱蒙托夫的诗句:“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闪耀着白光/他寻求什么,在遥遥异地/它抛下什么,在他的故乡/……而它不安地祈求风暴/仿佛在暴风中才有安详。”
  我默读着诗句,似听到主人的心声。史安斌以尊敬的口吻向我介绍了刘康及他所任职的比较文学东亚研究中心的情况。
  刘康于1982年由南京大学外文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赴美留学,1984年、1989年相继获威斯康星大学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于宾州大学执教10余年,曾任中国比较文学、美学学会会长,东亚研究联合会成员,于美国和中国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变迁》、《对中国当代文化思潮的几点思考》等几十万字的中、外文著作。他向海内外学者明确表示“我的关怀,我的读者,我的认同,都在中国”。他在《90年代文化反思录》前言中有这样的描述:“马克思常引用但丁《神曲》里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这里必须断绝一切犹豫……这句话,是我从小就记得很清楚的,也时常来鼓励自己……今年夏天去英国,我专程去了马克思墓,那是一个傍晚,郁郁葱葱的墓地,一片静寂,旁无一人。默默站在马克思硕大的头颅塑像前面,我的心境复杂,无以言表,马克思的幽灵在地狱之门徘徊,我可以清晰地想象他高昂起雄狮般的头颅,斩钉截铁地念起但丁的《神曲》,字字掷地有声,他一生可谓颠沛流离,在欧洲四处流浪,穷困潦倒,但却写下几十卷著作,上千万文字,为世界留下一笔惊人的遗产,我们今天似乎要把这个遗产弃若敝屣,我问自己:果真如此吗?若非如此,又何故如此茫然恍惚?”
  小史向我说:“刘老师经常说不能做香蕉式的黄皮白心人”。他又介绍:现在美国已经有了学中文热,刘康主持的东亚研究中心同宾州大学商学院合办中文班,已有二三百名美国学生,刘康夫人和他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此任教。暑假他带学生去北京、南京等地参观、交流。每次回来美国学生都很兴奋,说:“我们看到的中国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中国OK!”
  因为有了美国学生学中文的尝试,他更坚定地为中国娃娃办中文学校。中文学校从两个班开始,一点点壮大起来,最后发展到四五个班。新学期开学时,已经有四五十个小朋友在大、中、小四个教室里坚持每周半天上课了。大班的学生不仅能读、能写汉字,有的还能用汉字写作文了。
  又一个周日的下午,我应刘康之约去他家做客。乳白色的二层小楼坐落在苍松翠柏之间,绿草坪上开始融化的斑驳白雪于阳光下显得更为洁白。进院门先见到要去中文学校上班的清秀、文雅的校长张娅曾。我称赞她不取报酬义务为孩子服务的献身精神。她微微一笑:“中国人嘛!”
  刘康正在四壁挂有齐白石画屏和书法条幅的客厅聚精会神地看华语台电视。他身材健壮,戴着银边近视镜,很是健谈。他根据我的提问,讲了他在美国学界这一场场大辩论。辩论持续半年之久,最后他赢得了美国公众。他所在的宾州大学校长看到美国最大报刊有对刘康著作的评价、争议之后,特亲笔写信为他祝贺,称其为本校创了名声。为此刘康提前一年晋升为终身教授,又从东亚研究中心的中文部主任升为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谈话到最后,我单刀直入地问他:你的学术活动那么多,而且还有些焦头烂额、不得不分散精力的事情去应付,怎么还有精力想到办中文学校呢?他笑笑说:所以让我的太太来替代我嘛。我又问:她替你管,也不取报酬,为什么?他干脆回答:她刚才不是说了吗,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他思索一下又补充说:中文学校不仅使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化,也增强了我们这些海外游子的凝聚力、爱国心……
  我想起辞旧迎新那天,家长们看过电影,孩子们上完课,都聚集在一间大教室里,举杯、聚餐又联欢、表演,大家团团围坐、乡情浓浓的情形。
  联欢会上家长各自带些自烤的甜点、肉食品、青菜沙拉和家乡小菜,有一位开中国餐馆的学生家长送来两大方盘广东炒面和辣子鸡块,学校备有两大桶冷饮和热咖啡。大家用纸杯碰杯祝福,边吃边谈,同时观看孩子们天真活泼、丰富多彩的表演,有古诗词朗诵,有小提琴和钢琴演奏,有中国民歌演唱和舞蹈,还有活泼的小品。家长观众不断鼓掌欢笑,不断举相机拍照,新结识的学子留下电话和地址,望多有联系,互相祝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一年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觉十年过去,我女儿在美国又生了一个小女儿,也进了中文学校。女儿告诉我:刘康夫妇已离开宾州大学了,但是宾大的中文学校更壮大发展了,教师队伍也强大了,一位来自东方歌舞团的教授家属,不仅教孩子学中文,还教孩子和家长学唱中国歌曲,跳民族舞蹈,还有人教练书法、水墨画和武术。孔子学校也要办起来了,定会越办越好。
  我又想到刘康当年同我说的话,我们中国来的学子,会尽快形成一批海内外舆论中坚,只有卧薪尝胆攀上西方学术界顶峰,才能挟学坛的巨大影响,以学术的威力使我们的理念、呼声更有震撼力。也才能使我们华人所在之处,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大洋彼岸的中国娃一茬茬会更加茁壮长大。

  • 上一篇文章: 周总理回第二故乡

  • 下一篇文章: 世贸高楼结友情
  •  欢迎点评: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9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访问人次:AmazingCounters.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