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儿童文学|原创|文集|作家
新世纪初的2003年,首都北京迎来了战胜“非典”之后的金秋时节,人们尽情地释放着胜利、亢奋的豪情,频频走向阳光明媚的户外,参加着在春夏之季被搁浅的各式社会活动。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颁奖大会便在这喜庆时节隆重召开了。会场布置、参会人数均超出以往标准,盛况空前。这不仅因为此会是由“六一”时节延至国庆假日之后及时召开,还因其历经近20年已举办过五届的宋庆龄儿童文学评奖后,又经中宣部批准,增设了一项各类文学评奖均无前例的“特殊贡献奖”。待欢快的鼓乐声奏起,台上名主持人董浩、周涛宣布颁发特殊贡献奖的时候,走上台的不是历届登台领取“大奖”的著名作家,而是4位均70周岁以上,银发灿灿、笑容可掬的老者,“红领巾”们燕子似的扑到他们怀里,献花、拥抱。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台上,顾秀莲等国家领导人向他们一一颁奖祝贺。他们不是以自己某一部著作获此殊荣,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为儿童文学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总评和应得。这4人中的唯一一位女性,“红领巾”们将她团团拥簇,她频频点头微笑,格外亲切,恰似一位慈祥、可敬的老祖母。她,便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浦漫汀,辽宁阜新人。 此盛会半月前,在北京曾举办过“《浦漫汀儿童文学论稿》座谈会”,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工作委员会主任束沛德(这次同台获奖者)评价此会“是儿童文学界的盛事,喜事,在我的经历、印象中,专门为一位儿童文学理论家召开研讨会不是前所未有,也是极少见的”。研讨会开得十分成功。会后要出一本文集,望未能到会的我将想说的话写成文稿…… 我将多次对浦教授的访问记下,算为家乡人的祝贺了。 浦漫汀教授,1928年出生于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泡子屯一个书香门第大户人家。曾在科尔沁草原重镇通辽女子中学就读,20世纪50年代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师从蒋锡金、穆木天教授,从事儿童文学教学和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被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兼任全国高校儿童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等多项社会职务,出版过各类书籍140余卷(本),发表论文、评论170余篇。主要专著有《安徒生简论》、《童话十六讲》、《浦漫汀儿童文学评论集》、《浦漫汀儿童文学论稿》等。在教学工作中曾获1996年北京师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1997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其著述与主编的书籍曾获得国家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等多项奖励。半个世纪以来,她不仅埋头笔耕,更多时间是在高等学府及全国各地讲坛授课,她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她不仅传播给了他们知识,更奉献了水晶般的爱心,使他们将这赤诚的爱,真、善、美的韵律一代一代向下传承。 我初识浦教授,留下深深烙印的便是她对学生慈母般的爱。 那是1985年,春花烂漫的五月,我刚从“文革”时被下放的铁岭地区调回辽宁省作协,任儿童文学研究室主任,兼辽宁文学院副院长。上任伊始,室内同志便渴望我解决一个燃眉之急——以浦漫汀为会长的全国高校儿童文学教研会第三届年会已定在我省大连召开,会议经费全由我省承担,现分文没有,因为这个会是属教育和文学两个部门所管,都不便批经费。我灵机一动,决定变通解决。当时听说湖北等省成立了儿童文学学会,我们何不借此名人聚集之良机,也成立个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由省作协主管,岂不名正言顺。于是打报告、上下奔走,省作协批下人民币3000元。当年光临此会的陈伯吹老人,以后在给我主编的“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序言中有这样的记述:“时在1985年盛夏,我应邀参加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成立大会,会议地点在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大连。与会者借宿于一所师范学校有上下铺的学生宿舍内,会议的简朴、务实很使我感动。” 开会前一天,我陪浦教授去学生大食堂吃午饭,她吃了半个馒头便端起饭菜碗盘拿回宿舍去。下午我去她房间,见有两位花季女青年正埋头吃浦老师端回的饭菜。浦老师介绍说,这是她的两个研究生,刚下火车。她边说边给两个学生倒水,拨饭菜,笑眯眯、眼睁睁瞅着这两个文静的女学生一口口喝水、嚼饭,她一次次倒水,拨菜,还时不时地为她俩扇扇纸扇,理理她们搭在前额的发缕。那轻轻的爱抚的动作,那甜甜的会心的微笑,多像一位温情的母亲啊!使我突兀联想起屋檐下口口对哺的燕雀,想起那张开双翅为茸茸鸡雏遮风挡雨的鸡妈妈。这一幅动人的母女神情画面深深印入我的心灵。多少年以后,当我们谈起大连相识相交时,我还说,是大连会议催生了我们辽宁儿童文学学会的问世,使我们小小学会抬脚起步就迈上高台阶,进入了全国性高层次的学术研讨,广交朋友,高屋建瓴。当年与会的青年学者,如王泉根、梅子涵、金燕玉等,今天都成为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了。他们目睹了我们学会的诞生,我们跟随着他们的探索,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使命感。我们面向大海,追古思今,为要精心扶植祖国美丽的花朵放声歌唱。浦老师及陈伯吹、蒋锡金等教授同百余名儿童文学园丁们于大连海滨五天美好的聚会,永远记载于辽宁及中国儿童文学史册。 浦老师是我们辽宁老乡。从那次会议以后,我们便有了亲密来往。我主编《文学少年》杂志,请她写稿,我为孩子编书,请她评析;我们办笔会、研讨会,请她来讲课,有求必应,认真办理。她还专程去阜新为家乡的学校讲学。我们学会成立10周年时,举办展览和评奖、颁奖大会,她风尘仆仆地赶来助兴,同时代表宋庆龄基金会为获此奖的老作家吴梦起颁奖。出席会议的我省老省委书记都为此感动,向她深深道谢。 她来辽宁,她的同父异母的多位姐妹都从各地赶来,热情相聚。她们是那样和谐、相爱,亲切地呼她“五妹”、“五姐”,而她好像掌事的大姐一样,向姐妹们一一问寒问暖,她也特别关心膝下晚辈们的成长。她总是那样甜甜微笑,慢声细语,流露出无限的情爱。那场景使我想到当年我们初见时她的师生情谊,那母女神情的画面又同今天的场景重叠,深深印入我的心灵。 爱,是浦教授从教、从文的内核,是她追求理想的动力,是她事业有成的基因。 浦教授厚厚两大部及其他一些专著中,自叶圣陶、张天翼等名家至今天的青年新秀,她一一评析、介绍几十人之多。她最为尊敬和喜爱的是冰心。她主编的《冰心名作欣赏》一书,几年前,寄赠给我。我读着她的序言及著作评析,心中不断撞击出真、善、美的火花。浦老师有一句高度概括:母爱、童心、自然美。浦老师是教育家、评论家、理论家,她的评论不是泛泛的以论对论,学院派头,而是像老祖母讲故事似的娓娓道来,动情动理。她文中的见解深刻、论点精辟,理论建树到位,包含着自己独到的感悟。评介作家的作品,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更有自己情感的投入。她将自己的心灵同作家的激情融为一体,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我读她评析冰心的《寄小读者》如同读原作一样,得到了美的精神享受。她的一部分纯理论文章也能使人从理到情、从情到理得以领会、体味。如,关于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论述。 对中国古代是否有儿童文学,大概有着三种论点,一是遵循周作人、茅盾等当年提出的中国儿童文学应以“五四”新文化运动起始;二是古已有之;还有一种是,始于清朝末期。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浦老师不介入争论,而是以事实说话:“在几十年的儿童文学教学和研究中,我深切地感到,中国儿童文学(包括儿童文艺读物)不仅古已有之,而且相当丰富”。她又客观分析,这丰富“属于自发状态”,“自发”和“自觉”“都是整个文学的组成部分”。她从先秦《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诗经》、《乐府》中反映儿童生活的诗句、民谣,《史记》、《汉书》中涉及的名人少年儿童生活的传记性作品,以及唐、宋、明、清时期一些名人少年时写下的诗词佳作,如唐骆宾王7岁时写下的《咏鹅》,明朝于谦12岁时写的《石灰吟》,等等。“成百上千种的读物中,有不少原本就是古时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她对中国历史、文学史的烂熟,古文基础的雄厚,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言之有物,以理服人。这使我想起几年前,我在美国看到中文学校的课本中便有上面我列举的《咏鹅》、《石灰吟》,我7岁的外孙女和她的同学都背得滚瓜烂熟,她的一个同学,一个混血儿小女孩边背诵还边学鹅展翅状表演: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她的爸爸,一位美国人,拍手哈哈大笑,用半通不通的中国话来问我诗的本意。我向他一一介绍、讲解,他瞪大双眼、摊开双手惊呼:OK!中国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有儿童文学了,我以为你们过去没有安徒生,没有白雪公主,只有“之乎者也”呢!这就是浦老师所说“要研究中国古代儿童文学,就得从具体作品入手。必须有丰富的资料才行”。 浦老师能掌握丰富资料,运用自如,基于她苦学苦读,严谨治学,有毅力,有理想。居里夫人说过“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浦漫汀的“至美至善”贯彻始终的是一颗炽热的爱心,也是同她儿时强烈地渴望着母爱、追求博大的爱心有关。 浦漫汀生长的蒙古族自治地区同科尔沁草原接壤,人烟稀少,草甸无边,但是,这一片西辽河、老哈河流域的广袤土地上,出现过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出现过蒙古族大文豪伊湛纳希,关于他们的故事、传说、诗词、歌谣几乎家喻户晓。她读中学的科尔沁草原上的重镇通辽,是张学良夫人于凤至的出生地;这里有喇嘛、王爷,也有汉人土匪、军阀。这里南通长城尽头山海关,北至呼伦贝尔、满洲里,是一条交通要道,兵家征战之地。“二战”末期,苏联红军攻克柏林之后,挥师东进,浩浩荡荡的坦克铁甲就是从这条要道挺进东北的。 浦老师的爷爷的爷爷,同黄河流域众多闯关东者一样,背井离乡,来到这片甩手无边的草甸上,破土耕种。他们使草原出现了青纱帐。他们不仅向这里游牧的蒙古族人传播了农耕技术,也传来了中国古老文化。漫汀的父亲就是一位这样的“文化传播者”,他凭着并不宽裕的家业,出资办学,自任塾董。所以漫汀在4岁母亲病故后,便早早随着兄姐进入了在自家院内开办的私塾,得到了父亲的厚爱。父亲练习书法时,她便趴在桌上研墨,父亲手捧线装书默读,她便坐在父亲的身旁,一句句跟着父亲背诵。《诗经》、《楚辞》、《唐诗》、《乐府》、《三字经》、《百家姓》,一遍又一遍,背念又默写。她早早失去母亲,不通针绣,不坐闺房,随父背古文、练大字、绘彩墨,有时像父亲的影子。同她一起玩耍的伙伴多是她家长工中最年少的羊倌、猪倌。她随着他们扬起长鞭在草地上追赶羊群,在水洼子里看胖胖猪羔怎样随母猪在洼沿打泥。她可以和小羊倌躺在草甸上,仰望蓝天,历数白云,可以爬到野果树上品尝各式野果,捉蝈蝈,听鸟鸣,吹柳笛,这就是她的童年。回到家里,她感到孤独时,就一个人爬到平房上搭起的小木楼里,静静地读书。在木楼上,可以眺望远处蜿蜒的河流,她会吟起“日出江花红胜火……”可以瞭望泡子镇街头水泡岸边的垂柳,她会吟起“两只黄鹂鸣翠柳……”可以眺望那无边的草甸,会哼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真是她这个没娘的女孩自由驰骋的小天地。她喜欢这个平房顶上独特的小木楼。她曾问过父亲这个木楼是干什么用的?父亲告诉她,因为家境日渐衰落,他请了一个风水先生,给看测风水。风水先生给他讲了一个古老的故事。说是从前有一个财主家请风水先生给看风水,好酒好菜招待,还送上五两纹银。风水先生端起白玉酒盅,用筷子夹起一只大虾,吟出四句诗来:“清酒白玉瓯,立箸挂金钩;五两银圆重,宰相在沙丘。”财主一听明白了:房屋要建在丘陵高处。 浦漫汀的父亲也明白了,宅立沙丘是好风水。可是浦家现住的泡子镇地势低洼,无山无丘。而要重建高屋,哪里有钱款支付呢?于是,父亲就在自家平房上搭建了一个小木楼,算是高屋建瓴,沾上好风水吧。 但是他们的家业并没有兴旺。欠下日本人的苛捐杂税,尚未还清。抗战胜利,日本战败,“满洲国”垮台。随之内战烽火燃起,漫汀从通辽女高失学在家。已读书成瘾的这个浦家小女闲待不住,时值一位学究来镇上办了私塾,漫汀要求前去就读。父亲便套上大马车,拉上两斗高粱米当学费,送她进入了私塾馆。这里的学生都是比她小五六岁的男孩。她一个中学女生,却甘愿同他们在一起,随着身穿大长袍的老先生,背着《四书》、《五经》、《大学》、《中庸》。那些和小羊倌、猪倌相似的秃小子们,虽然也摇头背诵,多不解其书意,而她唯一的女中学生却感到这里有着深奥的意义。不甚理解的句子,回家请教父亲,更增加了她学习的兴味。父亲看她这样孜孜以求,有一天,带她走到了母亲的坟前,跪拜扫墓之后,父亲从衣兜里掏出一份泛黄的宣纸,让她打开,满篇规规整整的蝇头小楷,原来这是她母亲病危时留给她最心爱的女儿们的遗书。书中千叮万嘱,让她最割舍不下的女儿们要好好读书,出息成人……这个不善流泪的假小子,手持遗书竟满面泪水,默默不语。不久,在交通断绝的战乱时期,她毅然离家,走向城市,先后入锦州女中、沈阳艺专、长白师院等校学习。东北全部解放后,她考取了东北师范大学。 浦老师向我讲起这段伤心往事时,我觉得她的心还在流泪。她深情地说,我4岁丧母,记不得妈妈的面容,只听邻居们说我妈妈生得很漂亮,但我深深地记得我妈妈那封遗书上的漂亮、隽秀的小楷,我的眼前一次次出现过我想象的慈爱的美丽的妈妈的形象。我在妈妈的坟前,默默发誓:刻苦学习,一定要为妈妈争气!这封遗书就是留给漫汀和她的几个同胞姐妹的最博大的母爱。漫汀向我说过:我没有得到过母爱,我强烈地渴望母爱,今天我就要把燃烧的母爱之火给予我的儿女,给予我的学生,给予我挚爱的儿童文学事业,给予千千万万小读者——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明天。 我想,这就是浦漫汀教授今天能登上高高领奖台、手捧伟大女性宋庆龄塑像那重重奖杯的答案。 泰戈尔说,“我的一切幻想会燃烧成快乐的光明,我的一切愿望将结成爱的果实”,浦漫汀她得到了“爱的果实”,她是爱的清泉。 浦漫汀(右)同赵郁秀 有爱,便有一切——访浦漫汀教授 有爱,便有一切——访浦漫汀教授 有爱,便有一切——访浦漫汀教授 1986年,第一届全国儿童文学研讨会上。一排右起:王秋耘、浦漫汀、颜一烟、陈伯吹、束沛德、刘真、吴庆先。二排右起:周晓、赵郁秀、陈子君、蒋风、王一地。三排右起:陈秀庭、金江、盖垠、吴梦起、胡景芳、杨啸、张凤禾、冬木 有爱,便有一切——访浦漫汀教授 展望新世纪 ——胡景芳纪念文集编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