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 old.zh61wx.com E-meil:学生作文zhycetwx@163.com 文学创作:yangshich@163.com
于颖新 于立极 凡 夫 王一梅 王 位 王晋康 王泉根 王定海 王树槐 王鸽华 毛云尔 邓宏顺 北 董 潘与庆 皮朝辉 安 宁 汤 汤 伍 剑 艾 禺 刘清山 刘育贤 刘 俊 闫耀明 刘乃亭 刘兴诗 刘慈欣 刘正权 刘 北 任大星 米吉卡 佟希仁 李建树 李学斌 李志伟 李丽萍 李 铭 李维明 李仁惠 李利芳 李少白 汤素兰 吴牧铃 吴礼鑫 陆 梅 冰 夫 肖显志 陈国华 陈 静 陈志泽 邱 勋 宗介华 余 雷 吴佳骏 陈琪敬 金 本 金 波 周 锐 苗 欣 周学军 鱼在洋 周蓬桦 周晓波 杨向红 杨庭安 杨 鹏 郑 重 郑允钦 郑 军 林文宝 范晓波 屈子娟 卓列兵 饶 远 贺晓彤 何腾江 洪善新 洪 烛 经绍珍 张广钧 张一成 张希玉 张怀帆 郝天晓 杨福久 倪树根 凌鼎年 高巧林 高恩道 钱欣葆 爱 薇 龚房芳 徐 玲 野 军 黄春华 黄 山 戚万凯 湘 女 程逸汝 彭绪洛 谢 华 谢华良 谢倩霓 谢 璞 谢 鑫 谢乐军 曾维惠 窦 晶 鲁 冰 舒辉波 斯多林 蒲华清 翟英琴 崔合美 梁小平 樊发稼 薛卫民 薛 涛 魏 斌
    首 页   视 频   讯 息   儿童小说   科幻小说   童 话    故 事   幼儿文学  寓 言    散 文
    诗 歌   赢在起点  作品导读  作家文集   版主作品   自由写吧   作 文   精彩回放  报 纸    空 间       
目 录
热点推荐
童 话
儿童小说
科幻小说
影 人
作者:董恒波     来源:儿童文学大本营    点击数:

关键词:儿童文学|散文|原创|影人

  题目中的这个“影”不是电影,是皮影。
  皮影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朝,在辽西从宋代就有唱皮影的记载了。皮影里的“皮”不是牛皮狗皮,更不是树皮豆腐皮,是驴皮。驴,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牲畜,辽西的驴多,在全省全国也堪称之最,这一点肯定不会有一点错。驴,就是有时候脾气倔一点儿,老百姓说谁谁有“驴脾气”,就是这个意思。驴除了脾气外,哪儿都好,它干活没说的,如果让辽西的老百姓中在这些大牲畜中评个“劳模”,非驴莫属。驴多,驴皮就多,驴皮多,皮影也就多了起来,我这样推理不知是不是错的。
  让我对皮影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的,是我的一个农村同学。
  同学的二叔是个唱影的老人,是一个视皮影为生命的人。我大约十多年前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有七十上下了,身体挺好,腰不驼,眼不花,没等说话先笑,一笑就露出了前门两颗金牙。老人家话多,尤其是喝点儿酒,简直就更刹不住车了。他上下嘴唇一张一合“金”光闪闪,说起话来,竟合辙压韵,妙语连珠,像戏文里的唱词一般。他说自己虽七十刚挂零,可还是个老顽童。我说了句大爷您真幽默和风趣。他就又拍着我的肩膀哼哼呀呀地说,城里来的小爷们,说话办事有精神儿,你不用管我叫大爷,我的外号叫“过门儿”。当时我琢磨了好长时间,也没弄懂他的外号到底是“快门”还是“过门儿”。“过门儿”不是农村娶媳妇到婆家去吗?可能是老人家看出我是有点不大明白了,就主动解释说,这个“过门儿”是唱影包括唱戏时连接上下段的曲子,我无论下田耙地,还是上山栽梨,都是嘴不离曲,曲不离唇,唱惯了过门儿,我也就成了“过门儿”。他说他赶车的时候,都不像别人那样吆喝牡牲口,哼哼一两句皮影的过门儿,那牲口就知道往左还是往右,快走还是慢走。
  我的同学和他二叔“过门儿”一家人对我都特热情,吃饭,杀了个小鸡;晚上睡觉,把留着娶媳妇的新被子从老柜里翻出来给我。我说咱这农村空气好,环境好,吃穿都不错,就是缺少点文化生活吧。“过门儿”就撂下酒盅,从那两颗大金牙里蹦出来几句嗑,“你要说文化,我家是不多,没有一场院,也有一驴车!”说着就从屋角的一口大躺柜里拿出来一摞摞的影卷让我看,我看到老人家拿影卷的时候,先把手在衣襟上蹭了蹭,像捧着一件件稀世的珍宝。那影卷就是皮影戏的剧本,有什么《岳飞传》、《白蛇传》、《封神榜》、《三打白骨精》等等,不知是传了几代了,纸张早已发黄了,有一股淡淡的霉味。
  第二天的晚上,我在村里的小戏台,看了一场由“过门儿”和几个农村老艺人唱的皮影戏。他们只有三四个人,每个人真是嘴里唱着,手里摆动着影人,脚下也是又锣又鼓,忙得不亦乐乎,却也有条不紊。那时候,电视已经走进了一些农村的家庭了,但晚上来影的人还是很多很多。“过门儿”在台上精神头十足,他手里拉的是一种叫作“四弦”的乐器,自己唱自己伴奏。皮影的唱腔很有特色,尤其是那拖腔最让人回味,忽而如大江直下,一泻千里,畅快淋漓;忽而如黄河九曲,跌宕坎坷,韵如佳酿。那天晚上演着演着,天上就下起了大雪,那个雪下得大呀,台上台下的人们的身上都变得一片银白,人们却谁也不动,只是用心在看在听在品,那时,我是真真感受到了什么才是艺术的魅力。
  我说的这个故事,如果再这样叙述下去,莫说不是佳酿,清汤寡水不如。让我感动的是后来,后来的事情我是听说的,却听得我惊心动魄。
  我那次见了“过门儿”不久,他因年高得了一场病,金牙掉了,最可怕的是他的眼睛瞎了。还有什么比人失去光明更痛苦的呢?老人家每天面布乌云,心锁愁城。任你买来山珍海味,也难还他一丝快乐。当然,家里人很快就发现,惟有皮影,惟有那只琴把上已磨出淡淡浅沟的四弦能让他换一副欢乐的笑脸。“过门儿”每天除吃饭外,就坐在家里的炕沿上,手握着一把四弦整天地唱。因没牙跑风,唱词有的都听不清了,但皮影的“味儿”却如陈年佳酿,越发纯正。他开始努力培养接班人,儿子在县城里教书,他就让老伴儿从村里找几个脑瓜灵的年轻人传授皮影技艺。他教学生和别人教学截然不同的是,他不收学费,却倒给人家钱,他怕的是皮影这门艺术失传了。
  当然皮影面临的境地相当危险,电视已在农村逐渐普及了,“过门儿”坐在门槛上唱的那口拖腔,已悄悄地淹没在流行歌曲的海洋里了。村里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人组织演皮影戏了。一想起这些,“过门儿”的脸上就溢出无比的沮丧来。
  “过门儿”后来就死在皮影上,死的不敢说“光荣”,但他死的辉煌。
  那一阵,他有病身体不好,吃药打针也未见效。村主任来看他的时候,急得搓着双手说,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他老伴就擦着眼泪说,有好长时间没唱影了,让他唱台影吧!
  可能是回光返照,“过门儿”抱着四弦走向村里那个破落的小戏台的时候,终于挺起了精神。那天晚上,村长在戏台上挂了两个二百瓦的电灯炮,并亲自挨家找人来看影。有些小年轻的不愿去。村长就眼睛一瞪,骂一声,妈妈的,今晚上是你的义务工,不去把你们家电视给砸了!
  “过门儿”抱着四弦走向了戏台上,他对老伴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今晚上人咋这么多呢,看不见他也知道。几个帮手在影布后面忙乎着,他就开始边拉弦边哼哼呀呀地唱了起来。他的唱腔里分明浸透了幸福和惬意的笑容。
  唱着唱着,台下就有小孩子在喊,“哎,你们看,那‘过门儿’咋不出声了呢?”
  “哎,是呀,他的头咋歪了呢?”
  “看,他的手咋耷拉下来了呢?”
  “过门儿”已经死在台上了。他死的是那样的满足也是那样的光彩。
  “过门儿”辽西凌源人,享年七十有九。一生酷爱皮影艺术,虽未曾加入过民间艺术家协会,或入选相关辞典,却被父老乡亲视为德高艺精的“影人”。他的真名实姓,因有同学所嘱,恕我在此不作记录。
  但是你应该记住:无论电视电影怎样在人间普及,或许还会有像电脑一样的更有趣的东西,这些新玩艺对人们会产生无比的魔力,但皮影不会在辽西绝根的,不会的,永远不会,你信不信?你没有理由不信。

  • 上一篇文章: 树叶在歌唱

  • 下一篇文章: 牵牛花
  •  欢迎点评: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9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访问人次:AmazingCounters.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