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儿童文学|讯息|儿童诗集|狂欢节
“一只小蚂蚁,它的名字叫恰恰,就像一粒爬来爬去的褐色小米……它常常自弹自唱/恰恰进行曲:脑袋顶着脑袋,触须碰着触须,吧嗒嗒……吧唧唧……”伴随着作家声情并茂的儿童诗朗诵,萧萍儿童诗集《狂欢节,女王一岁了》研讨会4月14日晚在红楼会议室拉开了序幕。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艺术总监班马先生,儿童文学作家毛芦芦女士,明天出版社编辑萧晶女士,我校蒋风教授、方卫平教授、周晓波教授、常立博士、沈俊强博士等老师与来自上海师范大学戏剧影视专业研究生、我校儿童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和儿童文学爱好者们共同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钱淑英博士主持。 班马的发言首先将对儿童诗的思考放到当今技术发展的大语境之中,他从诗歌的词语使用、表达形式、现场及其感应,以及儿童诗歌的仪式感及其精神氛围等方面探讨了萧萍诗歌的成功之处。随后,他从中国儿童诗发展的整体面貌着手,就处于新媒体时代的儿童诗歌创作情况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钱淑英博士进一步肯定了萧萍儿童诗语言上的精致华丽与对话式口吻的使用,她认为作品具有了“假小子”式的叙事风格,洋溢着童年的天真幻想。但低幼化的语态却与作品所使用的词语、所表达的童年主题之间存在着一些出入,作家应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创作定位。 蒋风教授特别从儿童诗歌美学的角度,对萧萍的儿童诗作品做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他认为作者对于儿童心理的把握十分精到,将童话的色彩引入了儿童诗歌之中,人物、环境、服饰等内容都充满了童话气息。但他也同时对诗歌的语言、作家的想象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萧萍表示:蒋风老师的发言是切中要害的,他今天的发言为每一位年轻人上的非常生动的一课,老一辈研究者的热情与认真值得我们学习。 周晓波教授和毛芦芦女士则认为,《狂欢节,女王一岁了》这本诗集体现了作者充沛的母爱和出色的语言天赋,作者以孩童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使得诗歌处处充满童趣。 常立博士从“赞美、比喻、技巧、语言、用典、意识”六个关键词入手,对作品加以细致的个性化解读。他认为萧萍的儿童诗作品中使用了一些隐喻,将抽象的事物人格化,并且将许多典故融入到诗歌的内部肌理之中。对于诗歌中的具体段落,常立博士和作家萧萍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对话和探讨。 据悉,本次研讨会是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儿童文学研究所主办的“红楼儿童文学新作研讨会”的第七场,也是立足儿童诗新作的第一场研讨会。研讨会一如既往地传承红楼系列研讨精神,怀着对作家作品的高度崇敬之心,依照文学的标准对作品展开充分的讨论。这里不仅有与会人员激烈的思想交锋,还有萧萍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诵和创作背后妙趣横生的生活故事,使得整场研讨会呈现出一种轻松开放平等的面貌。方卫平教授在会议总结中充分肯定了与会者们的独到见解,并提出作品在童年深度、叙事技巧、语言面貌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可探讨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