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毛芦芦|长篇小说|福官|研讨会|红楼|讯息
11月14日,是一个美好的秋日。秋高气爽,黄叶飘舞。 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儿童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儿童文学作家毛芦芦长篇小说《福官》作品研讨会在红楼会议室举行。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福官》作者毛芦芦,儿童文学作家汤汤,我校蒋风、韦苇、方卫平、彭懿、周晓波、钱淑英、常立、胡丽娜、沈俊强、徐静静几位老师,以及儿童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和儿童文学爱好者们。
本次研讨会是继彭学军长篇小说《腰门》、张之路系列作品《小猪大侠莫跑跑》、殷健灵长篇小说《1937•少年夏之秋》、沈石溪动物小说《白天鹅红珊瑚》、《黑天鹅紫水晶》之后,儿童文化研究院举办的第五次“红楼儿童文学新作研讨会”。 研讨会由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主持。方教授说,毛芦芦多年来在儿童散文、儿童小说等领域辛勤创作,她的长篇小说新作《福官》以及“不一样的花季三部曲”为我们提供了历史题材少年小说创作的、可探讨的很多话题。他强调今天的研讨会要继续保持红楼儿童文学新作研讨会的传统,既要对作家的辛勤创作满怀激赏之情,又要对作家创作的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研讨会的现场应该保持对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恭敬。
钱淑英博士首先发言,她从作家本身个性、小说语言、叙事结构等多方面进行了解析,肯定了的叙事画面感,同时指出小说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方面还存在问题,慢镜头环境描写反复出现,缺少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小说大量的排比和铺陈句子丧失了语言内部的能量;少女情节和战争背景不能很好融合。 彭懿博士认为本书是给儿童阅读的战争小说,但小说中死亡画面描绘过多,人物关系略微复杂,他建议作者对文中的数字做一定的处理以增强小说的真实感。 方卫平教授认为,作者将自己的文学关怀和创作的目光投向衢州这段特殊的历史是个了不起的选择和实践。他回顾了文革前后不同时期的战争题材儿童小说的创作实践,并就作家如何创作战争题材儿童文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了小说在框架、转折、语言、细节等方面的问题。 常立教授肯定了《福官》结局人称转变的魅力,依据幻想、现实、虚无三重世界理论,分析该小说在人物塑造时的矛盾,指出战争情境中希望的生发需要有更多的逻辑支撑,并建议作者应该将更多的笔触伸向人间世界。 胡丽娜老师肯定了毛芦芦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感情以及发自内心的创作动力和勇气,并从历史场景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叙事的细节和故事的框架,文字和场景的呈现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周晓波教授对长篇小说《福官》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故事取材、叙事策略等方面进行解析,她结合小说《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一书提出作品应给读者提供更深刻的、对于人性的思考。 韦苇教授从文学细节、文学构思以及小说的语言等方面分析了《福官》一书。 蒋风教授更多地肯定了毛芦芦战争题材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鼓励毛芦芦今后文学创作更上一个台阶。 徐静静老师认为当下的历史写实小说、少年报告文学的等写实的儿童文学创作非常匮乏,毛芦芦的战争题材儿童文学创作是非常难得的。 儿童文学作家汤汤肯定了小说中祝贺和福官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指出了小说中美好被活生生撕裂之后带给人的震撼,以及在灾难面前展现的爱、希望和美好的力量。 我校儿童文学研究生梁暾、孙昱也分别从各自的阅读体验出发,对毛芦芦小说进行了解读。
会议室内,思想交锋,气氛热烈。在本次研讨会上,作家毛芦芦仔细倾听每个研讨者的建议,真诚回答大家对其作品提出的一些疑问。她非常感激与会者真诚的发言,将自己以往意识到以及未曾意识到的问题指出来,这会鞭策她,更慎重地对待自己的文学创作,继续在战争儿童文学题材方面做更深入的艺术实践。 会议最后,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充分肯定此次研讨会一如既往地继承了红楼研讨会的传统,并感谢毛芦芦女士在研讨会中体现出来的大度的姿态,以及平等对话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