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师友: 你们好!谢谢你们的大力支持。《赣风》编辑李志萍根据你们提供的资料整理出文章, (原本在2016年第7期《赣风》推出专题,因为少数老师特别繁忙,提供资料时间稍晚,加之刊物有重要策划,特延期到11期。)为保证资料的尽量准确,特发给你们再看一下(请再各自的部分用红色字体标注需要改的地方,改后的篇幅要和目前一样。再传回各自的部分就可以。如对其他部分有好的建议,欢迎提出。)截止时间:本周五下午下班前,周六发排。 因为文章未正式发表,有的地方表达不一定严谨,故该稿请勿外传、发布。出刊后,我 们会将正式版公布文章以及版面,供大家转载(4开杂志,全彩页码,配发你们的图片以及一些著作封面,6个页码,会很大气,漂亮,哈)。 辛苦你们了! 李贤平
星星点灯:江西儿童文学群体扫描 策划/杨建葆 特约主持/李贤平 执行/李志萍 “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用一点光温暖孩子的心。”孩子的心,是世间最清澈澄明之物,却又最是柔软细腻,尤如闪亮剔透的珍宝,需要万般珍视和精心呵护。可是在这个复杂迷离的世界,稚嫩的心往往找不到方向,迷失其中。这时,好像得到上天的指引,有星星从天际升起,眨巴起扑朔的双眸,撒落一地的光芒。1颗、2颗、3颗……每颗星星就是点亮的一盏灯。星星越来越多,灯光越来越亮,汇成了灯柱、灯塔,照亮了一张张迷茫的脸和一颗颗迷失的心,更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于是孩子们的旅程精彩了,丰富了,充满诗意了。这颗颗星,就是上天赋予孩童的最好礼物——儿童文学,它们是煞费苦心的点灯人-儿童文学作家爱心和智慧的结晶。 儿童文学的出现,以其轻盈灵动的方式与风格在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萌萌的婴儿摇篮曲的续篇,是庄严的成人文学的前奏。这其中映射出的人情之美和人性之善足以涤荡心灵的尘埃,使其成为包括成人在内的整个人类诗性的精神净土,也使每个人的童年更完整和完美,并成为宝贵的财富温暖一生。 儿童文学自产生以来,涌现了很多精品力作。这些作品像一条条长线,描摹出一幅少年儿童成长的心灵地图,也勾勒出一幅世界儿童文学总体特征与态势分布的版图。 中国的儿童文学在“五四运动”以后伴随的人的现代主体意识的觉醒而兴起。特别是新中国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兴,儿童文学也从沧桑的废墟中慢慢站起来,奇迹般地上演大逆转,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并由此出现了一大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优秀作品。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毫无愧色地进入世界儿童文学之林。特别是今年4月4日,中国作家曹文轩获得儿童文学领域最高奖项-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获得国际广泛认可。 而江西的儿童文学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部分,经过八十多年的风雨沧桑,走过了一条曲折不凡的道路。江西的儿童文学起步较早,在20年代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背景下就已发展起来,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形成规模,而真正进入黄金季节则从90年代开始。这时儿童文学的作家创作十分活跃,艺术版图不断扩大,作品表现手法亦趋于多样化,许多作家都有各自新的追求和探索。到20世纪末,江西儿童文学出现了旗号林立、新潮迭出的创作景象,拥有过老中青三代作家齐头并进的鼎盛局面。但步入新世纪以后,江西儿童文学创作力后继不足。虽然也不乏创意独特、表现手法新颖的高水平作家,但缺乏整体的团队力量和先进的包装推广策略,发展步伐骤然减缓。虽然如此,但一大批有志于此的儿童文学作家与理论家仍然执着耕耘在这片土地,并以他们辛勤的付出赢得了江西儿童文学发展的转机,为江西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期“主题策划”,聚焦江西的儿童文学作家。以一个集体亮相的形式,表达对他们不懈努力的敬意,并借此聚焦更多的目光,为江西的儿童文学发展建言献策。
40年代出生代表:郑允钦:梦想在尘埃中开花 郑允钦是有梦想的人,他从小就有文学梦,这个梦萌芽于童年,压抑于青壮年,喷涌于中年,缠绵于晚年。 郑允钦出生于景德镇,祖父和父亲都是读书人。受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郑允钦在少年时就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魅力。《聊斋志异》、连环画、《安徒生童话》……这些经典读物使他接触了童话并迷恋上了文学。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朦朦胧胧萌生了当作家的意愿。可是,命运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因为“出身”问题被高中拒之门外!眼看文学梦碎,他却不服输不信邪,在工厂工作期间,不断投稿,虽屡遭退回,却屡败屡战,在工作家务一肩挑的情况下调整题材和方向,终于得以陆续发表。1984年,他在《摇篮》发表了童话《小卒》并获得了全国征文奖。这使他决定突出自己特色,专攻童话。童话《巨人托托米》和《吃耳朵的妖精》由此横空出世并博得好评。从此作品更是势如破竹,结集出版和获奖接踵而来。迄今巳在全国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童话20O余万字,出版有童话集《吃耳朵的妖精》《玛卡星球的秘密》《咬窃贼的钱包》《异想天开的孩子》等,长篇童话《奇奇怪博士》《怪屋》等。他的多部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优秀童话选》《新中国六十年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选》《童话名家最新作品精选》等40余种选本,获各种文学奖37项。其中童话集《吃耳朵的妖精》、《树怪巴克夏》分获中国作协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篇童话单行本《怪孩子树米》获第四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短篇童话《好蛇索索米》获《童话报》金翅奖,《一根头发和十座金矿》获全国童话名家邀请赛金冠奖,《鸵鸟蛋和夜明珠》获《少年儿童故事报》全国征文二等奖,科幻侦破童话《奇奇怪博士破案》获《少年月刊》全国童话故事征文三等奖,微型童话《蜗牛创造的奇迹》获《小学生拼音报》全国征文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得天独厚的星球》获《儿童文学》杂志想像征文一等奖,其多部作品获得了江西省一、二届谷雨文学奖,第三届谷雨文学奖荣誉奖及江西省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特等奖。获奖童话合集《吃耳朵的妖精》被中国作协高端选编会选入《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郑允钦凭借在文坛上的出色表现被先后调入江西《妇女之声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任责任编辑。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次年被聘为江西省文学院第二届专业作家;1993年起他先后担任《微型小说选刊》责任编辑、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主编直至退休。在此期间,他大力整改《微型小说选刊》办刊方向,使刊物面貌焕然一新,发行量迅速上升,1998年刊物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类期刊”其本人也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新中国六十年有影响力的办刊人”。 郑允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始终心系儿童文学。2006年他又推出两篇中篇《两个怪纳米》《碰碰岛奇遇》。上少社为他隆重推出“怪怪童话系列丛书”,并且获得滕王阁文学奖。 2008年,郑允钦光荣退隐在一个开门见山的风景区,在这个阻隔了雾霾的清静之处,他得以思考生命的意义,享受独处的快乐。回望过去,他觉得他少年期的成长,中年期的创作丰收,和后来的办刊成功,都是与优秀文学分不开的。所以他仍笔耕不缀,尝试用童话反映社会,试图让自己的作品不但吸引孩子,也同样吸引成年人。2012年,福建少儿出版社隆重推出了“郑允钦奇思妙想系列”丛书,包括两部长篇《超级大赢家》《逢凶化吉号奇游记》以及一部中短篇科幻侦破童话集《梦幻奇案》。三部新作均取得市场佳绩。 如今的郑允钦早已不注重作品的数量了,他认为只有思想和艺术真正完美结合,才能经受时间的淘洗。他仍在追梦,追求下一部更能经受时间考验的作品。追寻之路虽然崎岖,但他却乐此不疲,因为他知道,只要努力,总有收获。 50年代出生代表:张品成:成长的核就是蜕变 战争的硝烟已烟消云散,痛苦的记忆渐行渐淡。在这个物质为王的时代,有几个人又会感怀峥嵘岁月、回味红色文化呢?张品成就是这少数人之一,他近乎狂热地痴迷于红色文化,而且他弘扬红色文化的方式很特别——富有创造性地把厚重的红色文化以看似轻松的儿童文学的方式来表现,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想像力。张品成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数是苏区少年,他为此还被昵称为“哥哥”,成为了圈内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张品成会如此钟情于小红军题材,在他的灵魂深处存在着怎样的文化密码呢? 张品成1957年出生于湖南浏阳,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他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江西赣南,那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那时候虽然离战争时代已经隔了几十年,但红军的信息都还在。那些东西其实都很珍贵,这引起了他对那段红色历史的兴趣,并决定以文学的形式呈现出来。 1983年,刚从江西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张品成正式开始写作,而且是以让人意想不到的红色儿童文学为主攻方向。尽管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但他很坚决,他很渴望还原当时真实的场景并以此培养少年儿童崇高理想和坚定信仰。为此他曾两次重走长征路。在他的努力下,《飞天》《星火》等刊物连续发表他的数篇短篇小说。198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狂欲》横空出世,把批判矛头直指封建种姓制度,作品的描写之于其中贯穿的‘狂欲’,所融入的批判态度是可感可触的,因此作品也受到一些争议,这使他的小说创作进入低谷。幸好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没有儿戏的童年》把他从人生低谷拉出来并大步走向小说创作康庄之道。此后,《北斗当空》《翱翔如风》《神奇邮路》《绿眼》《最后两个灾民》《日出无声》《考古夏令营窃案》《绑架来的朋友》《红药》,中短篇小说集《赤色小子》《永远的哨兵》《复活的山神》,散文集《壁上之榕》等陆续出版发行。其中《赤色小子》获全国第四届优秀儿童文学奖、1995年陈伯吹儿童文学奖、1995年海南省优秀精神文明产品奖、第二届巨人中长篇儿童文学佳作奖,并被现在小学六年级教科书推广;短篇小说《复活的山神》获首届《谷雨》杯短篇小说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读物奖一等奖、第三届《巨人》中长篇儿童文学奖优秀作品奖,还曾多次获得特殊荣誉。另外,作品《鬼是一棵矮杉树》被入选进北师大版小学5年级课本(下册)第9单元。 张品成的作品素材和风格都非常独特,他既不愿意重复别人,也不愿意重复自己。他对时代、社会和人性的探索与剖析是深刻的。他在维护生命尊严、歌颂红军队伍的伟大时也不回避被逼迫上战场的那些孤儿存在着的脆弱的一面,以及面临灾难时的那种害怕心理。小红军在张品成的笔下,承载了完成“成长”母题的使命,被赋予了非同一般的文化意义与哲学指向。也正因为这些有益的探索,他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成长的核就是蜕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品成是在逆着某种潮流而上。但他却走得如此硬朗。他的硬朗,是以包容显示大爱,以大爱熔铸信仰,以信仰支撑灵魂。外柔内刚,外松内紧。这种硬朗,在今天,在阅读重新成为众多少年儿童的兴趣点的今天,意义重大。
60年代出生代表:谢倩霓:自然而然的旅程 谢倩霓是幸运的,在她的人生旅途中每到关键时刻,就有一只神奇的手自天而降,有力地推她一把。在她童年尝尽贫穷与苦涩,迷茫与困顿时,她有幸接触到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它们让她贫穷的日子变得光彩夺目、富丽堂皇,让她在精神上成为了一个富饶的公主并有幸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快大学毕业时她提起笔,试图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一些东西。诗歌、散文、小小说、小评论,她不知道到底能写什么。然而人生就是这么神奇,这时命运之手又不期而至,将她自然而然地逐渐推入儿童文学创作的神奇领地。1990年,她以小说《一片湖》在《少年文艺》上的头条刊登,吹响了进军各大儿童文学阵地的号角。从此,一发不可收,先后著有长篇小说《薄荷香女孩》《你是我的城》《喜欢不是罪》《青春潘多拉》《草长莺飞时节》《不说再见好吗》《风走过树林》《忆棠的夏天》《丫头小子在行动》《灰姑娘日志》《不变的约定》等、中短篇小说集《叶子上的秘密》《女孩心语》《一片湖》《穿越而过》等、中国第一部少年心理关怀小说《喜欢不是罪》等。经过日积月累的积累,谢倩霓已拥有了一个儿童文学的王国。 谢倩霓以出色的才华加入中国作协并引起了全国儿童文学界的关注,她的作品先后荣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优秀作品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俊以儿童文学基金奖、上海市文艺创作精品奖等多种奖项。其作品还进入新闻出版总署向社会推荐第三个"一百"名单,并多次入选《建国五十年文学创作丛书》《上海五十年文学创作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等多种大型文学丛书,以及《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国内一流儿童文学期刊推出的多种精华选本。 这位南京大学的文学硕士把她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儿童文学。她目前担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中心主任及《少年文艺》杂志执行主编,策划和责编了很多图书。其中“布格子丛书”为第一套专为女生制作的全彩绘本小说;报告文学作品集《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空巢十二月》分别获得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天灾一瞬间——5•12大地震中的勇敢和爱心故事》获得了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她策划或主编的“最具阅读价值的中国儿童文学”系列、“《少年文艺》60年金品典藏系列”等图书一直是社里的常销品种。 谢倩霓除了编辑图书,还要作为上海市长宁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时间紧凑可想而知。但她很好地平衡创作和工作的关系,在两者之间游走自如。她上班提早到,所有的工作时间都高效利用,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工作时间完成,然后晚上及节假日就专心创作。她觉得这样的日子充实而有意义。她感谢文字,在养家糊口的同时,还带给她最大的心灵滋养和慰藉。她将一直这样前行,这是她人生路上自然而然的旅程。她相信,一切的美好、快乐和收获,也会这样不期而至。 谢倩霓对江西的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张品成、赫东军印象深刻。她觉得江西省作协在建设儿童文学作家队伍方面可以做一些推进工作,这将使这项工作加速起跑。
70年代出生代表:喻虹:写作是阳光下的守望 喻虹似乎天生就是写儿童文学的料。因为,她没有固执的成人偏见,却有一颗孩子一样顽皮而纯净的心。透过一朵花,她能看到的不只是时间的流逝,而更多是美和芬芳。她就像一个会讲故事又好心肠的女巫一样,手里拿着魔棒,在拨开现实的困与痛中,为孩子们幻化仙境。 1976年出生在浏阳河畔的喻虹自我介绍时,会说自己是湖南人。其实她的生活更多地和江西,和江西的文学挂上了钩。她的处女作就发表于16岁就读宜春师范时,那时她的一篇文章悄然占据着《中师语文报》的一角,发出沁人的墨香,为她往后继续创作埋下了伏笔。 师范毕业专心执教的日子看似离写作很远,实则发生在学校的点点滴滴,曾经流下的汗水与泪水,都已不知不觉深深烙刻在她的生命体验中,为以后的爆发积累能量。在9年未写作重新执笔时,细细剖析她才惊觉原来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远比她的成长要艰难得多,她从内心里面发出的震撼幻化成阳光一样闪烁的文字。《会变色的红领巾》脱手而出,发表在《小学生之友》。她的才华也得到她所执教的慈化中心小学校长的欣赏,被调任担任校报主编,后被袁州区史志办借调过去。 涉足多种体裁的喻虹被称作是“文学多面手”。她尝试过女性题材、微型小说并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因为受到古灵精怪的女儿的启发以及12年与孩子们相处的经历,让她最终还是定格儿童文学,关注边缘少年。艰难地转型后,喻虹的儿童小说和童话故事,终于得到了认可。儿童文学作品《不完美的童话》《收藏勇气的盒子》《天使的翅膀》《一朵花开的时间》成长励志系列少儿小说:《清水河》《向阳而生》《说好要回家》等、“没有伞的孩子”系列少儿小说:《风往哪里吹》《像月光一样明亮》等先后在全国各大少儿刊物发表,并获得好评。短篇儿童小说《远去的珠音》获2014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2014年,喻虹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喻虹的作品较多地展现了她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在文坛显得颇有特色。虽然“留守儿童”这个词语多少让人想到了生活灰暗的一面,但她在作品中赋予孩子们阳光般高贵的品质,而她甘愿在阳光下守望。她要守望他们,更要守望他们的梦想。读喻虹的儿童小说,我们可以很明确地感受到女性独特柔软的心境带来的语言的清丽婉转。作品中美丽和忧伤、真诚和善良,构成了喻虹的写作基调。她把自己的感情完完全全融入了作品中,向真情出发,向所有温暖的人性抵达,不容许有丝毫私心杂念。为此,她宁可冒着作品被“毙”的风险也要婉拒出版社“量身订做”的要求。 喻虹现在为袁州区文化馆馆长,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太杂。虽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作速度。但是新的工作带给她更大的成长,也必将渗透到她今后的创作中。 这位在江西完成华丽转身的女子,对江西的儿童文学充满信心。她认为江西的儿童文学创作,相比于其他省份而言虽然并不占优势,但这些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数量不少,且很有分量。她由衷地钦佩郑允钦老师和彭学军老师。她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年轻的作家一定会迅速成长。
70年代出生代表:卢颖:儿童文学风景独好 卢颖的童年在江西南康度过,她家族里教师多,因此,每个寒暑假她都有机会尽情地借阅各类书籍。这或许是她日后的儿童文学创作的最早的重要滋养。大学期间,她的先后两位写作老师都建议她创作儿童文学。巧的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老师后来是他们班的班主任,后来更成为她的研究生导师。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界普遍存在着浓浓的探索精神,国外经典之作在儿童文学研究领域被大量引介,“幽默”和“想象”元素被关注,儿童文学里的“大幻想”概念先于网络文学的“奇幻”现象得以兴起,国内的儿童文学原创佳作也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局面,这吸引了卢颖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阅读儿童文学,在她眼里,儿童文学风景独好。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卢颖当过杂志编辑、自由撰稿人、儿童教育产品研发等职,工作常常与儿童文学写作和儿童教育领域相关,与孩子们、作家们联系比较密切。这一系列的经历让她获得了更多的文学滋养和生活体验,某种程度上,丰富的工作经历让她的儿童文学观保持了时代感,或者也可称之为“接地气”。这时开始写作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卢颖的脑子里永远都装着一些瑰丽神奇的东西,每当与具体的生活经验相碰撞,她就会溢出满满的灵感,而这时,只需坐在电脑面前,噼里啪啦一通敲击,故事就露出端倪了。2006年她首次出版发行作品《小女孩的小辫子》就获得中国首届出版政府奖。这无疑对她来说是莫大的鼓励。随后,一发不可收,陆续出版图画书《高楼里的森林和我的熊邻居》《窗边的馍馍熊及其他故事》插图故事集《奇幻公寓》《尾巴它有一只猫》《一只呆呆呆呆呆的大狗》、绘本《河流边的小田鼠》《擦鞋子的安大叔》《圣诞夜的5个聪明小女孩》、故事集《看得见风景的兔子洞-作家妈妈讲故事》、音频故事集《咖喱和雷米》等多种文学作品,并曾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冰心图书奖、上海作协幼儿文学奖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上海优秀幼儿文学奖等并有多部插图故事集被列入“全国百家农家书屋推荐书目”。此外,她还在多个刊物开设童话专栏,顽强坚守儿童文学阵地。今年,卢颖的儿童文学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她连续几个月在国内所有的重要音频平台输出国内作家的各类儿童音频故事,观测播放数据变化及其它,研究当下孩子们对音频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接受度。她的个人作品也有演绎成音频故事和儿童戏剧等形式。 卢颖目前生活在上海浦东,最近刚从一家知名的移动互联网儿童音频平台辞职。脱离连续多年在创业团队的工作压力,正开始一段难得的自由时光。阅读学习、装修新家和筹备新工作成为生活的重心。卢颖自认为工作和写作的平衡处理得并不高妙,甚至有些时候会遇到种种困境。她为自己仍然行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而庆幸。 卢颖对江西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印象,大部分源自很多年前的本土原创作品阅读。她十分推崇曾小春和彭学军的作品,认为他们的作品写作题材和写作风格都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分别代表了江西的少年小说和少女小说创作,他们的水平也足以让她对江西的儿童文学作家水平感到自豪。她相信全国最好的少儿出版社之一——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能为江西儿童文学创作带来最好的支持。作为江西人的她期待家乡的儿童文学事业获得更大的收获。
80年代出生代表:金朵儿:让童心回归田园 金朵儿总是渴望与大自然亲密无间,大概没有比她更喜欢春天、大山和阳光的了。这位出生于1985年的赣南姑娘认为世界上最好的香水是阳光,因此她做过最牛的事就是与大地亲密接触——光脚丫爬山。她比别人更细微地体察到这生命源泉的每一次滋养。自然而然的,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也完全浸润了她的心,并且孕育了她吐露芳菲的文学作品。 金朵儿十六岁开始写儿童文学作品,但极少发表,因她骨子里是个非常追求完美的人,不积蓄到一定的程度,绝不示人。直到七年前,在榕树下网站稍稍试了一下水,然后,出乎意料,榕树下竟然给了她不少大赛奖,例如榕树下十佳儿童文学作品奖、最具潜力奖、最佳童话奖、童话联赛三等奖等等,可以说,她是榕树下网站拿奖最多的一个作者了。有了这些基础,她开始走下网站,走向出版了。2014年3月,长篇青春小说《你的时光灿若繁花》在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此后,同类题材《纹在疼痛上的阳光碎片》《可不可以,你也恰好喜欢我》相继问世。2015年,可谓是金朵儿进军儿童文学的重要一年,这一年系列童书《虹朵朵的梦》(10册)由河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系列童书《小贝卡奇遇记》(10册)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两个系列童书,以语言清灵之美、意蕴深刻之美、构思精致之美、意象之美、互文之美展现了孩子们神奇瑰丽的视角和纯净透明的内心世界。作品中处处传递出的阳春般的朝气清新与田园般的质朴温暖,使她赢得“暖情小天后”的美称。省作家协会、赣州市作家协会专门为此举行了金朵儿童话作品研讨会。她也因此成为继彭学军、曾小春之后赣南出现的又一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目前,另一套关注海洋环保的童话系列《小飞鱼蓝笛》(5册)已经完稿,正准备出版发行。 金朵儿曾当过十余年的小学高级教师,这注定了她天性就是喜爱孩子的,这份无言的爱化作润物无声的言传身教。她不仅传授知识,还热衷于关心、帮助山区留守儿童成长等公益事业,引导孩子们纯正、阳光地待人接物,是孩子心目中的 “知心姐姐”,家长眼中的“魅力老师”。 金朵儿目前在会昌文联工作,负责编辑当地的《岚山文艺》官方杂志。她不愿意离开养育她的故乡。跟很多人不一样,对于城市的选择,她并不看重它是否经济发达,而更看重的是自然环境和人文底蕴。她喜欢这里空气清新、绿荫环绕的宜居环境,更喜欢这里的慢生活。闲暇之时,琴棋书画不亦乐乎?她钟爱古琴,古琴的音质让她内心清微淡远、中正平和。尽管她生活悠闲,但是做事却精确高效,不喜拖沓,一般工作之余再写作。她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两份与文字打交道的事业,也都全力以赴、力求完美。这,是她的态度。 作为省作协会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朵儿认为江西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都较有自己的个性,特别是彭学军和曾小春老师,在全国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但要更上一层楼还需加强氛围与平台的建设,多引进来、走出去,多了解本土文化,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本土特色的东西。 以上仅是江西儿童文学的几位代表作家,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江西作家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江西儿童文学将涌现更多的高水平作家和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