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诗》书影 诗歌之美毋庸赘言,但诗歌同时也是良莠不齐的,我们应该给孩子们读什么样的诗?日前,由诗人北岛主编的《给孩子的诗》在北京首发。北岛亲自甄别、挑选,将自己心目中最适于孩子诵读、领悟的新诗结集成册。书中选入57位不同国别的诗人共101首不同风格的新诗,或具音乐性,或具可感性,或具经典性,携带着思想、文学、文学的火种,交给孩子,照亮下一代的阅读空间。在诗集首发式上,诗人西川、心理学家徐浩渊应邀出席,就“该给孩子读什么样的诗”发表见解。 奠定孩子对诗歌的认知 一个孩子,最早接触的诗应该是什么诗?这是一个诗歌的问题,也是一个教育的问题。诗人西川是北岛的老朋友,他表示当自己得知北岛要编一本给孩子的诗选时,既觉得惊讶,也觉得理所应当。“我们知道,国外很多的大作家、文豪也编过儿童读物,甚至专门写过给儿童阅读的书籍。我觉得北岛来做这件事情是很自然的。我们每一个人小时候都应该读过诗歌,如果有孩子,我们也会让孩子背一些中国古代的诗歌。背古诗是中国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习惯性的项目,对于我们的发蒙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为启蒙读物,家长给孩子挑选的通常是像《唐诗三百首》这样的诗选。“如果你不是一个诗人的话,你对诗歌的认识,基本建立在你小时候读过的那几首诗上,所以这几首诗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西川认为,北岛编的《给孩子的诗》,“在这个意义上怎么放大都不为过。”这不仅仅是一个诗歌的问题,还是一个教育的问题。 体现北岛美学眼光 《给孩子的诗》背后是北岛诗歌的理念和学养。书里选的很多诗跟以前认为应该拿给孩子们看的诗有所不同,比如外文诗选中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老虎》。这首诗里面写道:“老虎,老虎,你金色辉煌,火一样照亮深夜的林莽。” “中国大多数选到课本里的诗不是这样的。让一个小孩来读‘老虎!老虎!你金色辉煌!’对小孩的心智开启是有作用的。”西川说。 布莱克有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相比清新活泼的“天真之歌”,富于象征意义的《老虎》属于更为沉重的“经验之歌”,“我们觉得小孩就是童年、天真,知道这些就行了,当我们面对小孩的时候,总是尽量拖延他接触成年人经验的部分。但是我觉得现在是到了应该让下一代接触一点更复杂的东西的时候了,我知道英国初中二年级的课本里,收录了泰德·休斯的《思想的狐狸》,而我们尽量不让学生读这些,而是让他们读《小蝌蚪找妈妈》,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含义,但一定有它的逻辑在里面。读小蝌蚪找妈妈的,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做怎么的事,怎么活在这个世界上,和读《思想的狐狸》的一定有不同。所以我想北岛有他的考虑。”西川说。 北岛不仅对诗歌内容的选择考虑周全,对于译本也是挑了又挑。“北岛在编书的时候,我们通过不少次电话,他对译本的选择也很谨慎。比如说美国有一个诗人叫华莱士·史蒂文斯,是20世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有两行诗,有一种译本是‘大河在流淌,乌鸦必定在飞翔。’另一个翻译‘大河在流,黑鸟一定在飞。’这个翻译的节奏就错了。所以北岛在编书的过程中,对译本的挑选工作做得非常仔细。” “诗和孩子是天然的关系” 除了实体书,《给孩子的诗》还有官方APP,将来还将通过朗诵并录音上传、绘画等功能,引导更多孩子与成人进入诗歌世界。而在日前的新书发布会上,北岛亲自朗诵了两首诗,其中一首是食指的《在你出发的时候》。1970年春天,在颐和园划船的青年北岛正是因为被这首诗感动,从而踏上文学之路,“诗歌是重要的,一个人可以因为几首诗,改变了一生。”而在北岛朗诵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读者激动得纷纷起立。 “诗和孩子是天然的关系,因为孩子特别单纯自然,而诗是人心里发出来的东西,孩子不见得完全理解文字,但能感受你心里发出来的震动。现在孩子的生活水平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但他们的生长环境实在不如我们那个时候,我们那时有干净的空气,没有雾霾,更不会像现在这样,空气里面飘着这么多金钱的味道。我觉得现在特别需要文学、诗歌,让孩子们感受最美好的东西。”在新书发布会上,心理学专家徐浩渊如此评价《给孩子的诗》。 甄选现代诗对普通读者是个难题 《小不点儿童诗歌报》主编、80后诗人池沫树近年来致力于儿童诗歌阅读推广,在儿童诗歌阅读方面颇有感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只要是孩子喜闻乐见或是有益于孩子成长的诗歌,都适合孩子读。 相比传统诗歌,池沫树更倾向于儿童阅读新诗,因为“时代在变,语言环境在变,思维在变,诗中的意境也在变。”但同时他也承认,由于很多读者对新诗了解不多,更多的停留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并且新诗的质量参差不齐,出版环境也不好,导致推广难度较大。 “我有时会思考一个问题,不是儿童诗就不适合孩子读吗?显然不是。所以我在编《小不点儿童诗歌》杂志时,有很多是大人写给孩子的诗,这样对孩子没有距离感。有诗意美,有饱满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健康向上的诗歌都适合孩子读。”池沫树认为,儿童不要只读儿童诗,“现在电子产品发达,儿童的思维超越了我们小时候,他们很早熟。”这样的观点和北岛不谋而合。 “我看过王小妮主编的《给孩子们的诗》,现在又看到北岛也编了《给孩子的诗》。专业的诗人,有童真的诗人为孩子甄选诗歌,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北岛的诗歌一向很严肃,语言很节制,很有张力,这是现在很多诗人缺乏的。北岛能编给孩子的诗,他的审美和价值导向于新诗而言或许是一个坐标。” 提及儿童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童谣。池沫树说,童谣在广义上也算儿童诗,他更看重来自民间的童谣,这需要民间工作者去搜集整理。 相比国外的儿童诗,池沫树更推荐本土诗歌。“孩子阅读外国诗歌,对诗歌审美当然是有益的,但阅读本土诗歌,则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加强对家园的有根意识。现在很多孩子不知故乡,不知乡村的自然风景之美和民间的传统文化。” 在审美上,池沫树更喜欢现代诗歌。但他在编《小不点儿童诗歌报》时有意去选择更多的中国古诗。“我每期都有中国传统诗歌,选一首古诗来解读。我至今记得我爸爸给我念过的一首古诗,非常有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体现乡土和大自然之美的诗歌,我都非常喜欢。诗歌应该像电子时代的儿童游戏一样,少些说教。” 我相信,当青春遇上诗歌,往往会在某个转瞬之间,撞击火花,点石成金,热血沸腾,内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来。 ——诗人北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