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明”儿童文学奖点燃福建儿童文学一个梦 |
|
说起儿童文学创作,许多人总会想到冰心、郑振铎、郭风这些福建作家,他们的作品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也为福建留下了丰富的儿童文学创作土壤。但是,在他们之后,我省却没再出现具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也较少有儿童文学方面的较大活动。 6月1日上午,“儿童心·作家梦”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奖在福州三坊七巷颁奖,该奖项由省作家协会和省耕读书院共同发起,是我省首个省级儿童文学奖项。这次活动,让作者和专家们对我省儿童文学的现状和发展作了反思,也再次点燃了许多人的儿童文学梦。
不是没人才,而是缺平台 “我今年虽已经49岁,但我是非常喜欢童话的人,有20年的儿童文学创作经历。到了福建以后,我重新拾起写童话的梦想。福建是产生儿童文学大师的地方,冰心、郭风等作家,他们为我们心灵带来一片光明,我把他们当作明灯,照耀自己的写作。”作家贾秀莉是一等奖的获得者,在她看来,福建的文学土壤,带给她创作童话的欲望和灵感。 “启明”儿童文学奖从去年“六一”启动,向全省的作者发起征文,一直到今年4月,共征集到120多篇作品,经过专业评委的初评、终评。最终17件作品获奖,贾秀莉《云孩子》和裴慎勤《红宝石之谜》获一等奖。 “真没想到我们第一届评奖就能收到这么多篇作品。长篇、短篇、散文、诗歌等文学形式齐全,而且从作者年龄上看,有‘40后’,也有中小学的学生。”文学奖的发起人,省作协副主席、耕读书院院长陈章汉说,之前许多人说福建缺少儿童文学作家,从这次评奖来看,其实还是有许多人才。 在少儿出版行业工作了20年,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杨佃青认为,我省儿童文学作家不少,但影响力不强,原因就在缺少组织沟通交流:“在国内许多省份,如湖南、湖北、辽宁等地都有‘作家群’现象,作家总是成群地在某地出现,这实际上是相互沟通交流、共同成长的结果。我们福建的儿童文学缺少组织,缺少共同交流的平台。”他说,这次儿童文学奖组织设立,对福建儿童文学发展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建立长期联络沟通交流的机制。 陈章汉介绍,“启明”儿童文学奖将两年一届继续举办,省作协还将酝酿成立儿童文学专委会,并与主流媒体、出版界、社会人士合作,经常召开作品研讨会,赴学校调研等活动,强化我省儿童文学创作与交流沟通的平台。
为儿童文学点亮“文化眼” 本次“启明”儿童文学奖评选,也暴露出我省儿童文学创作有选题面较窄、缺乏创新、模仿现象较多等不足。 “儿童文学是比较难说清的东西,目前我们误解比较多,理解的范围太窄了。我们缺乏创新,缺乏想象力的拓展,比如我们的作品模仿《哈利波特》的太多,我们需要开创另一个世界。”我省著名青年评论家傅翔说。 陈章汉也表示,现实题材是儿童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但我们的作家写得太少,更多是在写寓言和童话。“审美需要遥远的朦胧感,现实题材的内容,我看到的东西你也看到,如果缺乏另一种眼光,写出来就可能没有新意,所以创作难度更大。于是大家创作寓言和童话形成定式,别人写了魔幻故事,我们也跟上,甚至出现抄袭。” 陈章汉所说的另一种眼光,指的是“文化眼”,就像儿童看世界一样,更灵动、更有想象力。“如果有了‘文化眼’,同样一件事物,我看到的东西和你看到的不一样,描述得更生动,叙述更高明,要让人激动。”陈章汉认为,儿童文学作家,需要的就是这种“文化眼”,大胆地想象,像孩子一样透彻、澄明、温暖地观察、发现、思考世界。 厦门作家李秋沅的着眼点是温暖。“我总在想,作家应该为小孩子们写些什么东西?虽然孩子们现在见到的东西,许多都是我们小时候没见过的。但是我总认为,总是有许多东西是亘古不变的,那些光,那些爱,那些温暖。”她说,我们都能感受时间的温暖,通过这些温暖,我们展现给孩子的永远是那些微笑。 在获奖小作者林采薇的父亲看来,文学带给了孩子真诚:“孩子对文学抱有向往,用文字记录下成长,我们就把她小学几乎所有的作品都保存下来,集结成册。文学对孩子来说,就像一盏灯,点亮孩子的真诚。不管将来是否会从事文学,都对她有非常大的帮助。”13岁的林采薇害羞不多说话,但是看她的作品,我们能体会到她对生活的点滴观察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 “把童年还给孩子,把孩子交给天真,把天真写成文字,让文字传遍校园。”陈章汉说,让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让孩子童年有东西可读,让他们得到心底深处的滋养,这是许多儿童文学作家的梦想。(记者 吴旭涛) |
|
|
|
欢迎点评: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9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