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儿童文学|讯息
历经艰辛,他从修路、拉车工人变身一名师范学校教师 痴迷文学,他业余发表教育教研论文和文学作品近千篇,公开出版发行多本文学集子,填补川南儿童文学的空白 情系学子,他创立“星苑”文学社,11年义务培养200多名文学精英。上个世纪90年代,事迹被全国20多家报刊报道 原本该安享晚年,然而他退而不休。六旬年纪,他仍旧不断创作,最近,他文笔清新而富有诗意的“流淌在血脉中的洋槐花香”、“母亲 灯花”、“守望家园”等文学稿件屡见《甘肃矿业资源报》、《四川文艺报》等全国各地报刊;他难舍文学情结,去年担任叙永县作家协会主席,不仅带动了一批文学新秀,而且还带动会员出版了多本文学集,培养了大批的文学尖子。 他就是叙永县原叙永师范学校的教师,省作家协会会员,叙永县作家协会主席,现年66岁的靳朝忠。至今回忆起20多年前创办“星苑文学社”的点点滴滴,他不禁一番感慨。作为川南儿童文学作家,靳朝忠一生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难得的不老童心仍然抚育桃李满天。 靳朝忠出生于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叙永县,在他高中毕业的那年,一向成绩优异的他,因为家庭的负担,进入城区小学代课,临时成为一名语文教师。 “当时虽然工资不多,但是教起语文就有一种幸福感。”其实,语文学科是靳朝忠的强项。从小,文学的梦想就在他心里深深扎根,他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梦想能开花结果。 然而,由于家庭经济的再度困难,1966年,他临时当上铁路工人,干起打路基、开山放炮的生活。然而,在修路和代课期间,靳朝忠没有放下手中的书本。修路期间,他比其他人起得早,躲在一个角落,小声朗诵书上的名句名篇;深夜,他把自己的感悟,悄悄写成一些纸条,空闲之余,再次拿出来念念;代课期间,他省吃俭用,节省下少许的钱,买来笔纸进行文学创作……1978年前的10多年间,循环式的修路和代课,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直至到1978年,靳朝忠顺利考入宜宾师院学习中文专业。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分配到叙永师范学校执教《文选与写作》。 “文学就是生活的积累,搞创作主要得益于生活的经历。”靳朝忠在进行教育研讨的同时,文学创作一发不可收拾,主要注重儿童生活、环境保护和生活点滴进行创作。 “回忆是一张多情的蛛网,粘住了童年飘飞的柳絮和花片儿。”在靳朝忠的家里,笔者一饱眼福他的儿童散文诗六章“童年飞絮”的题记。其中在“风筝”中,他这样写到,“美丽的江南,是我,第一个把拖着长长尾巴的春天,放上嫩蓝嫩蓝的天空。”在“菜子花开的季节”中,“菜花丛中,与蜜蜂弟弟一起唱歌,和蝴蝶姐姐一同跳舞……” 据靳朝忠介绍,早年,他陆续在《中国校园文学》、《星星诗刊》、《师范教育》等全国各重量级媒体发表教育教研论文和文学作品近千篇。 在此期间,靳朝忠顺利加入省作家协会,并公开出版《花船》、《绿色的风铃》、《忧郁的歌手》等文学集,成为文学圈内权威人士一致公认的“川南儿童文学作家”。说起在文学上的成就,靳朝忠打开一个大箱子,里面全是保存完好的荣誉证书。 “要不是当年在"星苑文学社"得到靳老师的指导,我也不会有今天这个样。”泸州市实验小学教师,曾获得作文课全国竞赛一等奖得主李芝伦告诉笔者。目前,他曾指导200多名学生在各级报刊发表写作或参赛获奖,自己也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诗文40多篇,成为四川省优秀教师、泸州市名师。然而,像李芝伦这样在叙永师范学校“星苑文学社”出来的优秀学生,还有很多。 “这些来自山区的娃娃们,不仅都是初中的尖子生,而且在写作上很有潜力。”进入师范学校不久,靳朝忠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成立文学社,发挥自身的特长帮助孩子们成就梦想。1985年,靳朝忠召集学校三个年级的文学爱好者,一个40多人组成的文学社就这样成立了,旨在师范学生中培育大批的文学新秀,所以取名为“星苑”。 为了发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区别地进行辅导,靳朝忠按年级给学生提出不同的写作主题,同时在学生写后,给予修改并给个人“开小灶”进行辅导。于是,不管是在教室里,还是在他家里,处处都有他辅导学生的身影。本身工资并不高的他,还自费出资出版社员作品集《爱的星光》、《燃烧的紫荆》、《名城小作家》等。“经常是通宵达旦给学生修改,一直要改完当天的作文才睡觉。”在他老伴陈庆明看来,靳朝忠不仅是在教书,更重要的是在义务教学生写作。 “实在是太辛苦了,要不,就适当收点费用吧。”“学生们都是来自山里,我绝不会收取他们的一分钱。”学校的一些教师看不过了给靳朝忠建议,但是在他看来,自己就是在逆境中过来的,不要因为一点费用就打消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据介绍,截至1996年,“星苑文学社”共培养了200多名文学精英,他们的诗文分别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校园文学》、《四川工人日报》、《教育导报》等全国上百家报纸上。与此同时,上个世纪90年代,“星苑文学社”也被评为全国50家优秀文学社。靳朝忠生平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上个世纪90年代,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全国20多家报刊配图报道。 靳朝忠展示多年收集起来的文学社社员作品 晚年发挥余热 不老童心抚育桃李 因为文学很高的造诣和对留守儿童的文学辅导,靳朝忠名扬川南。然而,由于患有严重的高血压,1996年,靳朝忠不得不病退下来。可是,后来发生的一幕,让靳朝忠从此不得不与作文教学再次结下难舍之缘。 “靳老师,您还是收下我们的孩子吧,我们外出打工送到您这里放心。”一个夏天的一大早,一大群家长带着孩子来到靳朝忠的门下,说着说着流眼抹泪的,甚是激动。思量了很久,靳朝忠考虑到身体恢复了不少,硬撑着答应下来。 之后,叙永县“名城少儿写作班”正式成立,该县9至15岁不等的孩子,纷纷送往该处由靳朝忠亲自辅导。
靳朝忠给学生上作文课
“孩子们爱文学我就高兴。”对于家庭贫困的留守孩子,靳朝忠绝不会收取一分钱。 袁章群和袁章云是来自该县农村的留守儿童,家庭贫困,父母均外出打工。靳朝忠义务辅导,双双升入中学,目前成绩一直保持班上的前三名;来自水尾镇的罗梅,家庭极其困难,是“希望工程”的扶持对象,靳朝忠连续几年义务辅导,成功入读护士校,目前已经找到了工作……接受采访时,说起靳朝忠,她抑制不住流下泪水。 掰开拇指一算,由靳朝忠辅导的学生黄维参与全国作文大王杯竞赛获得“作文大王”一等奖,而四川省仅仅只有一名;曾贞获得全国艺术杯作文大赛一等奖……在他的印象中,近10次带领学生参赛,每次都夺得全国头筹载誉而归。 截至目前,两鬓白发的靳朝忠,仍以一颗难得的不老童心每年抚育着100多名山里孩子。一老友赠对联一幅,“童心不老育桃李、教业忠诚传后人”横批“退而不休”。 靳朝忠带上学生到野外观察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