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讯息|儿童文学|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目前,中国儿童文学受社会重视的程度不够。如何传播、推广中国儿童文学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
尴尬现状 从整个社会来讲,儿童文学特别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国人的足够重视与普遍关注,中国儿童文学在国人的心目中地位是不高的,甚至有时被某些人认为是“小儿科”,是哄哄孩子的“小杂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一个门类。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文学大师写有许多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儿童文学作品,但他们的“名垂青史”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儿童文学作品,而是因为他们的成人文学作品。 丹麦人把他们的安徒生、瑞典人把他们的林格伦、德国人把他们的格林兄弟看做是他们国宝级的伟大的文学家,但中国人从来没有过把某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看做文学大师或者伟大的文学家,一般的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甚至连提都不提一下中国儿童文学,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关于儿童文学特别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已经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做过相当精辟的论述,其中最为掷地有声的,大概要数曹文轩了。他认为,“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
“敏感”话题 时不时我们会读到这样的文字:“(某某儿童文学图书)在没有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在短短(半年、一年)的时间里热销(畅销)了(多少)册……”这是某家出版社或者某位儿童文学作家在表现他们出版或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何受到小读者的欢迎、受到市场的青睐并且不用做任何宣传就能广受欢迎。言外之意是如果稍微做点宣传与推广那就更不得了了,可我们不屑于做宣传与推广;我们的畅销是自然而的,是作品本身的品质与魅力使然,不像某些图书是人为地宣传、推广、“炒作”才出名,才畅销的。 每每读到这样的表白文字,笔者就禁不住会在心底发问:既然是这么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什么不去做一些宣传与推广,以便让更多的老师和家长知道有这样的好书,让更多的孩子读到这样的好书?难道不做宣传与推广就销到了多少册是特别光荣的事情,而做了宣传与推广销到更多的册数就十分可耻、可悲了?难道不做宣传与推广就意味着图书品质上乘、优良,而做了宣传与推广就意味着图书品质低下,就意味着是在“恶意炒作”? 仔细想想,这样的思维与逻辑真的是荒唐而又自欺欺人。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包括儿童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必然会为人们所传播,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才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阅读、欣赏、消费。不被传播的文学作品是死文学,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不复存在。而传播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许是非营利的,也许是营利的;也许是自发的,也许是自觉的。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会有成本,会产生费用,如果我们总是强调以非营利为目的,那么谁来主动进行传播,谁来承担传播费用?免费传播、无偿传播或者非营利传播能持续多久,能达到什么规模与效果,能产生多大影响?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传播方式来传播和推广我们的中国儿童文学?——这都是当今的儿童文学传播与推广绕不开的“敏感”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