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庭湖里的雷达鱼 |
|
稀奇古怪的鱼,不仅大海里有,我们家乡洞庭湖里也有。 每当四、五月间,湘,资、沅、澧四条江春水陡涨,洞庭湖上浊浪排空,如果你乘船经过洞庭湖,会在起伏翻腾的波浪中,看见一个个蓝灰色的圆滚滚的东西,在那里斗浪弄潮,一会儿又沉进深深的湖底,一会儿又随波涌上浪尖,可惜它半浮半沉,藏头掩尾,看不清它的真面目。不过,不要着急,船上的船工立刻指点着,带点炫耀、惊奇的神色告诉你:“快看,江猪!”同时,还会提醒你:“别惹它!惹得它火了,会把船拱翻的!” 江猪,是湖乡人对江豚的习惯性称呼,其实,它的大名叫白鳍豚。 白鳍豚在我国只有洞庭湖及其附近的长江中下游才出产,且数量不多,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水生哺乳动物。跟海洋里的鲸鱼是堂兄弟,也是一种鲸鱼,一种淡水鲸。它体长一般一米五至二米五,体重在六十公斤到一百多公斤之间,嘴巴长得好似象鼻子一样长,嘴里有一百多颗牙齿,腹部特别肥大,浮到水面上,滚圆肥壮的背部看起来就象灌进了水快要沉的圆球,背鳍低,呈三角形;胸前有前肢蜕变的鳍,尾巴和鱼不同,不是上下侧扁,而象鲸鱼那样,左右呈水平状。它也是胎生,用肺呼吸,吸气时要露出额上的鼻孔,呼足空气后再潜入水中。人们在江面上看见它,就是浮出来呼吸的。 白鳍豚的眼睛很小,视觉不发达,算是“近视眼”,可是,它那长嘴巴伸到湖底烂泥里去捉小鱼吃,无论什么鱼,都逃不掉。嘴巴一伸,溜滑的鱼,牙齿一咬就准。 这是什么原因呢? 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证明,在白鳍豚头部,离鼻子不远的地方,安装着“声雷达”——声纳能够产生超声波;在它的耳朵附近有“接收机”。从它头部发出的各种超声波,碰到物体时,就象水浪撞岩岸产生回波一样,会产生回声,回声波“接收器”收到,通过构造复杂的大脑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前方的物是什么东西。如判断是船体、岩石,就赶快避开;若判断是鱼,就当机立断咬捉它们。科学上把这种机能叫做回声定位。在讲飞鱼的时候,说海豚能张开嘴,准确地接住和吞食从海中起飞的飞鱼,就因为海豚也有这种回声定位的功能。所以,人们把有这种本领的动物称为“水中雷达兵”。人们也正是根据这种原理,发明了雷达和声纳。雷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发明的,而白鳍豚却早就使用了,还是人类在这方面的老师呢! 白鳍豚不仅有回声定位的机能对人类有启发,它的皮肤和大脑也使人类增长很多知识。它的皮肤是一种双层结构,皮上有许多管状的海绵物质,游泳时互相滑动,能减少水的摩擦力,并吸收水里其它动物游泳时造成的漩涡,因此,它的游泳速度很快。国防建设上根据这种生理结构,正在研究提高潜艇速度哩。白鳍豚的脑也很奇怪。它的大脑很发达,分化完善,沟回复杂,可是,总有一半处于清醒状态,一半处于睡眠状态,半睡半醒,也睡也醒。人的大脑能不能也这样?医学上正在进行研究。假如人也有这种机能,就不必专门安排睡眠时间了,就有更多时间工作,学习,娱乐,那该多好啊! 白鳍豚有回声定位的本领,说它会撞沉船只,那是有些人对它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不过,因为它有这种功能,很难捕捉到它则是真的。往往它一判断出前面安了网,设了卡,扭头就跑,或深潜入水,叫人弄不清去向。加之,它一身肉少脂肪多,用钩钓,钩儿挂到它身体上,稀乎乎的脂肪轻易钩不住,也会让它跑掉。所以,尽管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白鳍豚的记载,但一直很少捕获过。 一九八○年一月十二日,岳阳城陵矶渔业生产队在洞庭湖和长江交汇的水里,终于捕到了一条活的白鳍豚。它身长一米五,体重六十公斤。不用说科学家们是多么高兴了。消息一发表,就引起国内外的注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声学家汪德昭立即带着实验小组,守在白鳍豚身边两天两夜,用现代设备,记录下它的“雷达”发出的信号。法国一位声学家热情地写信来,希望中国建立一个白鳍豚国际研究中心,要求参加研究工作。 是的,白鳍豚不仅以稀少而显得珍贵,而且,研究它可以给人类增加很多知识。现在,这头活白鳍豚精心养护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欢乐地在水池里游戏,欢迎你们去参观。不过,你们事先还得多掌握些知识,要不,你不懂它发出的信号,它会羞你的:“哼,这个人,还搞现代化呢,连我的功能也理解不了!”让水中的鱼来讽刺一番,那多丢人呀! |
|
|
|
欢迎点评: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9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