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华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冬至,一个吃汤圆的日子。 小时候,我最喜欢这个节日了,因为可以亲自下手搓汤圆。记得小时候到乡下外婆家过冬至时,曾经亲眼目睹到外婆制作汤圆的整个过程。 只见她先是在前一天晚上,将一种叫“糯米”的米,放在适量的水里泡浸,第二天早上,外婆就会吩咐大姨或舅舅们,轮流用一个外公特别请石匠制成的石磨,慢慢的推,将它磨成米浆,然后再将盛米浆的布袋压在石磨下一个晚上,以便除去水分。隔天取出来时就会凝结成米团。然后再将米团使劲的搓搓捏捏。最后再将它分成小小块,放在掌心,用顺时针的方式,一圈一圈的搓,搓成圆圆的丸子,有红的、有白的,非常好看。 可是,现在的人好像再也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了。为了图个方便,情愿花点钱到超市去买经已磨好的干米粉,或者到菜市场去买些粉团回来,妈妈也是如此。 团圆未搓好之前,她先是用上好的椰糖(注1)煮好汤水,再加一把香叶,然后用中火慢慢的熬一阵子,等到发出阵阵香味后,我们才被允许将搓好的汤圆,一粒一粒的丢到锅里去。妈妈说,凡是浮在水面上的汤圆,那就表示已经熟透了,这下子,大家也就可以尝尝自己的“劳动”成品了。 不过,坦白说,我并不是很喜欢吃这种粘塔塔的汤圆,不过却喜欢这个节日所带来的欢乐气息。 几个兄弟姐妹难得聚在一起,说呀、笑呀、闹呀,一张大大的饭桌,常常让我们搞得“面目全非”。尽管妈妈嘴里在喊着、骂着,可是,我们心知肚明,她只是象征性的发发威而已,心里还是喜欢这种热闹气氛的。 为什么我们要在冬至吃汤圆?冬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节日?我真的不明白,老师也没告诉过我们(也许有提过,但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今天何不问问妈妈?看她怎么说,或许抗议找到答案。 想到这里,就走进厨房去。 “妈,要不要帮忙?” “算了,你是越帮越忙,不如你到客厅去将你们搓好的汤圆替我拿进来。就放在这个盘子里,小心哦,不要糊在一块。”我遵照妈的吩咐,将汤圆拿到厨房来。 “妈,你好像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过冬至?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吃汤圆?”妈 愣了一下。 “老师没告诉你们吗?” “没有!”虽然答得干脆,但却有点心虚。 妈不疑有它,就说: “好吧,我就简单的跟你们说一说,你将煮好的汤圆端出去,我们边吃边说,也让弟妹们听一听。” “是,遵命!”我故意跟妈行了个军礼。 “根据历史的记载,冬至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它的由来和历法有直接的关系。中国早在汉朝时代就有冬至这个节日了,到了唐宋时就更加盛行。甚至有人说:冬至大过年。可见古时候的人早就已经重视这个节日了。” “‘冬至大过年’?我记得外婆也曾经说过这句话。”我插嘴说。 “哥,你不要打岔好不好?”七岁的小弟俊明,听故事最专注了,所以最讨厌别人分散他的注意力。 “问一下也不可以吗?”我狠狠的白了他一眼。 “再吵我就不讲了。”妈有些不耐烦的喝止道。于是,我们只好乖乖的闭起嘴。 “人们为什么那么重视冬至呢?他们认为这是阴阳两种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的福气。所以,在唐宋时代,每年到了这个节日,皇帝就要到郊外去举行祭天大典;老老百姓呢,他们在这一天也要向父母尊长祭拜,表示敬意。你们以前在外婆家不也看到她老人家冬至之前的一两天,不是忙得不可开交吗?不是作糕,就是宰鸡杀鸭,为的就是要在冬至这一天拜祭祖先神灵。” “妈,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一天吃汤圆?”俊明忍不住开口了。 “你可以不要打岔吗?”终于给我逮到报复的机会了。 “你们两个是怎么搞的?不听我就不讲了。”妈妈显然生气了,我们只好不再吭声。妈妈分别看了我们一眼,这才继续讲道: “关于冬至,曾经流传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冬至,福建某个城里来了三个乞丐,他们是一对夫妇和一个女儿。由于当时天寒地冻,乞丐的妻子因为耐不住严寒而病倒,结果不幸病死了。为了埋葬妻子,老乞丐只好狠起心肠,忍痛的将女儿卖给人家当婢女,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去当女佣。 “一想到要离开相依为命的父亲,女儿伤心的晕了过去,老乞丐连忙跟人家要了一碗米汤,一口一口的将女儿救醒。然后又跟人家讨了几个糯米圆子让女儿充饥。可是女儿不吃,硬要让给父亲先吃。父女两个就这样推来让去,谁也不肯先吃。最后,老父难过的对女儿说: ‘女儿呵,今日我们父女分开,就像这粒圆子分成两半,等到有朝一日咱们团圆了,再吃圆子好吗?’于是,两人含着泪,勉强的吃了圆子之后,就依依不舍的分手了。 “一年一年的过去,转眼间过去了三年,女孩一直眼巴巴的盼望着父亲的到来,可是老乞丐却是一点音讯也没有。于是,每年到了冬至,女儿对父亲的思念越来越强烈。她想:也许父亲现在仍然穷困潦倒,不愿与她见面,那他们如何再相认呢?女孩脑筋转了转,啊,有办法了。于是,她就这样对主人说: ‘今天是冬至,家家都吃圆子,门神是不是也该敬敬他呢?’ 主人一听,觉得有理,同意了。于是,女孩赶紧搓了两粒又大又圆的糯米圆子粘在门环上。她想:父亲回来,看到门环上的冬至圆,一定不会找错门,我们父女不就可以久别重逢了吗?可是,等呀等,老乞丐还是没有回来。 第二年,女孩还是如法炮制。这一次,她还将糯米圆子分别粘在窗门、牛舍、猪舍等显眼的地方,寄托她对父亲的深切思念。 “左邻右舍看到这样,咦,这不也是一种含有团圆、吉利、孝敬的象征意义吗?于是,一个个就跟着做了。这个习俗就这样一代传一代的传了下来,变成了闽南,还有潮汕一带冬至搓汤圆、吃汤圆的传统习俗了。” “原来是这样!”俊明点了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这故事真感人!”我说。 “唉,这个父亲也是无可奈何啊。女儿是自己的亲身骨肉,如果不是走到绝路,谁愿意这样做呢?”妈妈感触万千。 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但是,这女孩的一片孝心真的令人感动。 搓着搓着,年复一年,没想到就这样搓走了我金色的童年。令我最感到遗憾的是,论搓圆子的工夫,我可以算是最差劲了。每次我是很想将每一粒圆子搓得圆又圆,大小平均,可惜最后总是差强人意。我终于领悟到原来表面看似轻而易举的功夫,但真正动起来手来还真不简单呢。 这两三年我都没参加搓圆子的兴致。不知道为什么,早就对这码事意态阑珊了,会不会是因为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呢?明年,我即将参加初中三的统考、政府初中检定考试了! 今天,当我再搓汤圆时,感觉很特别,好温馨。妈妈今天还亲自下厨,煮了平时难得一吃的菜,例如:芋头、冬菇焖猪脚、粟子鸡、酸甜炸排骨,炸春卷等,这些,都是福建人的名菜,也是我阿公最喜欢的菜肴。真要谢谢阿公,因为我们是托了阿公的福,否则很难有机会享受这些美食呢。 妈妈是个职业妇女,目前是在外公,也就是她的爸爸经营的一家土产代理商店当主管,每天忙得不可开交;除非是什么特别节日或假日,不然的话,她是很少亲自下厨的。家里一切的家务,全都交给了菲律宾女佣,莉达。 妈妈还说,冬至除了吃汤圆的习俗外,人们还会在这一天进行“补冬”,就是买一些滋补的药材,宰鸡杀鸭,或其他肉类合在一起炖煮,据说对身体特别有效。 “以前农业社会,劳动力强,加上天寒地冻,吃了这些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御寒,符合养生之道。可是现代人就不同了,一来怕胆固醇高,二来怕大热天吃下这些高滋补的东西,不流鼻血才怪。”妈妈一说完,自己先笑了。 今天是冬至,除了我们一家之外,爸爸还邀了小叔、大姑等人一家过来吃饭,比过年还热闹,是个大团圆的日子。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很少有机会像现在这么多人可以聚集在一起谈天吃饭。所以,无论是大人或小孩,都显得特别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