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尽管这是南方——湘西南的一个小山村,但国庆节刚到,霜露就漫山遍野铺来了——因为它在雪峰山脚下啊。雪峰山,雪峰山,一到冬天雪成山!这在江南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景观了。雪峰山海拔高,高得山顶上常年云绕雾裹,一年中难得有几天看得清它的真面目。 霜露一来,披绿挂翠的红薯藤一下子就蔫了,黑了,焦了。正是挖收红薯的最佳时节。于是,在这国庆七天长假里,夏生就和爸妈紧锣密鼓地收拾起地里的红薯来。在这山多田少的山村,红薯也是一门不可忽视的收入。 况且,他们离家的日子渐渐近了,不能让一年的辛劳留下遗憾啊。 夏生负责割薯藤,把薯藤扎成束,一担担地挑回家,一束束地晾晒在木屋的枋架上。到了冬天,干薯藤煮猪食、做牛料,都是好货。 妈妈挽袖扎裤,专门挖红薯,头大的红薯不一会就挖了一大堆。 身强体壮的爸爸自然负责挑红薯了。爸爸不像别人用挑箕担,他用谷箩,一担就是一百五六十斤。家里的红薯地离家并不远,一担挑回家,妈妈正好又出了一担…… 两天下来,地里的红薯就收完了,接着是晒红薯丝。 妈妈洗,爸爸碾,夏生就把刚碾好的红薯丝水津津地撒在十几床竹晒席上。 这些天的太阳确实随愿。一天晒下来,生薯条就成白脆脆的干薯丝了。一天五六担,或直接送到下面的收购站卖掉,或留一部分进仓做饲料。 几天忙碌下来,除留下半窖大小适当、形状周正的红薯做种外,堆了一堂屋的红薯基本处理完毕。 离家的日子还剩一天,家里还有什么没处理好呢? 爸爸想了想,又带着妈妈和夏生,每人扛了一根粗长的竹扦担,把田里遗落的稻草把子重新收拾了一遍,每人又捆了一担稻草回家,码在家门口高高的草垛上。或垫牲口栏,或给牛做草料——也给爷爷多留一点方便嘛。 这里山高水冷,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稻草自然显得珍贵。 2 今天是国庆长假最后一天了,夏生不紧不慢地收拾着行李——从父母离家后的下周开始,他就准备长期住校寄宿啦。 爸妈也在赶着收拾行李、清理家务——从明天开始,他们就进省城打工去了,直到明年春耕生产时才回来。这几年都是如此。 行李收拾得差不多了,家里就显得有些零乱、破落。爸妈有些疲倦了,坐在捆好的被卷上,努力想着还有哪些事还没办妥。 爸爸看着夏生单衣披挂的样子,对妈妈说:“你看,要不要给夏生定做一身衣棉衣啊,夏生原先那套棉袄又短了,今年只怕穿不得了。” 妈妈想了想:“算了,今年冬天是暖冬,电视和报纸上都说了。如果今年办的棉衣穿不着,过一两年又短了,浪费。再说我们时间上也赶不及了。” “万一不是暖冬呢?……”爸爸一向对电视报纸上话不太相信,尤其是对天气的预测。 “也不要紧,他三叔那里不是还给他放了几百块钱做急用么?万一太冷,他三叔还会看着他受冻么?”夏生的三叔是他们中心小学的老师,但不任夏生他们毕业班的课。 第二天,鸡还没打鸣,他们三口就起床,煮饭炒菜,天还没大亮就匆匆吃完了饭,锁上门,把钥匙交到只隔一道尿坑的爷爷家,然后一家三口挑担背包,顶霜穿雾,踏上了十几里长坡,走向山外。 夏生就读的乡中心小学就在乡政府旁边,爸妈也要乡政府的小车站去乘车。一路同行,父母对夏生自然有着没完没了的叮嘱…… 3 夏生正在教室里晚自习,三叔在窗外示意夏生去接电话。夏生就知道是爸妈打来的。父母外出已半个月了,他们在外乡还好吗?夏生按住心头的激动,几个箭步跑到三叔房里的电话机旁。 是爸爸打的电话。父子俩急切地相互问候了一番,随后,爸爸说,现在来城里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啦,你妈妈原来打工的那两家餐馆都参不进人,找不到合适的事做。爸爸自己还是老行当,整天拖着一个板车,紧一阵闲一阵地在一家工厂门口揽些搬运活。 爸爸表示:干脆给你妈妈办一套擦皮鞋的家什,在街头上擦皮鞋算啦。爸爸还说,现在来城里打工的人多了,房租也涨得很厉害,不苦点累点,别说挣钱,连生活都困难……送你读书不容易,你一定要发奋学习…… 听得夏生心里沉甸甸的。夏生好想说,那你们就回来吧。但夏生也明白,在这闲冬寒月的季节,家里有什么挣钱的活路呢?养猪?肉贱谷贵的年月,一头猪卖得的钱,只怕还不够饲料和谷米钱;养羊?自从实行退耕还林以后,为了保护林木,村里也不让大肆发展…… 所以,夏生硬把这句话咽回肚子,只一个劲地在心里给自己下决心:努力学习,报答父母! 学习一用功,时间就过得飞快,眨眼三个星期又过去了,只觉得冷风一天比一天强硬,撞在身上麻疼麻疼的。尽管不时地添加衣服,但夏生总觉得身上的衣服一天比一天单薄…… 爸爸又来电话了,夏生一拿起电话,就问妈妈擦皮鞋的事怎么样了。爸爸沉默了一会,说:本来,你妈妈的生意还是不错的,有时一天能擦到五六十块,可最近进行城市整顿,说为了市容整洁,不让闲散人等在街头上擦皮鞋,要擦得开擦皮鞋的专店。爸爸说,我们哪有这么多钱开店子?看来,你妈妈的皮鞋也擦不成了,还得另想办法找点事做…… 夏生想,擦皮鞋也要开专店,难怪城里有那么多五花八门的店面啊,这家开张了,那家又关门倒闭了,不知这些城里人在搞什么鬼名堂! 一阵寒风闯进三叔的房间,夏生觉得脖子间的话筒冷得像冰,身上又一阵哆嗦——这哪里是暖冬啊! 爸爸的电话让夏生的心有些凉意,而接下来的日子里,披头盖脑的寒风更是不讲任何游戏规则地校园内外耍泼、撒野,气温急骤下降! 星期二晚上,寒风闯得教室的窗玻璃啪啪作响,南方、尤其山村学校没有任何防寒设施。夏生觉得全身冷得像没穿衣服一样,如同光溜溜的屁股直接贴在铁块上。同学们的双脚都冻麻木了,于是就有同学不停地在课桌下跺着脚,慢慢的,教室里的跺脚声响成一片。班主任见状,也不怪大家扰乱纪律,干脆宣布,今天的晚自习就此结束,同学们早点回寝室睡觉吧! 如逢大赦的同学们一窝蜂地往寝室奔去。走在上厕所与进寝室的路上,冰硬的寒风几乎把人撞倒!大伙就一路怪叫着抖进寝室。 寝室里也像冰窖一样。有些人衣服也不敢脱,就钻进了被窝里,捂进被窝里还在一个劲地叫冷。 夏生正愁着这个夜晚怎么捱过去时,睡上铺的树根把头哆嗦着挂了下来,尖叫道:“冷得睡不着啊,夏生,我俩合在一起睡吧,我现在就把被子拖下来?” 这是个好主意。夏生立即响应。于是,同学们纷纷两两组合起来,有的甚至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 第二天一早,不知是谁一声大叫:“啊,下大雪了,好厚的雪啊!”夏生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往窗外一看,果然,到处银妆素裹,白茫茫直连天际。屋顶上的雪有尺把厚了,大雪却还在纷纷扬扬地洒着,学校四周层层叠叠的楠竹被大雪压弯了腰,深深地鞠着躬。大雪还在大团大团地给它们施加着压力,于是,有些楠竹不堪负重,从腰部“啪”地一声暴断了!校园四周不断传来这种楠竹绷断的“啪啪”声…… 啊,难得的大雪,罕见的大雪!夏生激动得手忙脚乱地披挂了衣服,就往操场上奔跑。同寝室的同学也尖声欢叫着,扑向白绒绒的操场。 操场上,早有不少同学在打雪仗、堆雪人了。老师们也放下以往严肃的面孔,和同学们狂欢着雪趣…… 也难怪,这里已十几年没遇到这么狂野的大雪了。冬天,除了雪峰山顶上还冰雪依旧,山脚下已难见大雪了。就算春节前后撒一阵雪粒子,落地就化了。有时也有那么浅浅的一层,但太阳一出现,又烟消云散啦。 大伙在雪中疯了一阵,一静下来,才发觉身上已雪迹渍渍了,一阵夹雪的寒风卷过来,冷得人身子都站不直。这怎么呆在冰冷的教室里上课呢? 这时,学校的电子喇叭响了起来,是教导主任孙老师的声音:“……天气突然转冷,学校决定放假两天,寄宿同学立即回家拿衣服;但路程太远的同学尽量不要回家,以免在路上遇到危险,请学校附近的同学拿出爱心来,尽量帮他们解决困难……” 夏生家离学校不算太远,加之学校里还有一个当老师的三叔,他不太着急。 这时,电子喇叭再次响起,却是校长的声音:“刚才接到乡政府打来的电话,说雪峰山已冰雪封山了,任何车辆不能通行,也不准通行。实在需要翻雪峰山回家的同学,请大家结伴步行。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夏生家也不要翻雪峰山。家在雪峰山那边的同学却急了,呼三喝四的,纷纷结伴,准备吃过早餐后就一齐回家。 不知不觉,夏生身上又落了一层雪,远看像披了一件白披肩。实在冷啊,夏生只好向三叔的房间走去。 三叔早给夏生准备了一套宽大的衣服,一看就知道是三叔自己的。三叔又递给夏生200块钱,说:“早饭后就去月溪街上买一身棉衣吧。” 夏生接过钱,正准备走,又回头说:“叔,你还有多余的衣服吗?我还要拿几件。” 三叔知道夏生的用意,但为难地说:“有是有,但都是近年办的,太大了。你这身衣服还是我学生时穿的,小一点。”三叔师专毕业来学校工作还没两年,夏生穿的这套衣服还不算太旧。 三叔还是转过身来,翻箱揭柜地清理了几套衣服出来。 夏生抱着衣服走进教室。教室内外,同学们三个一团、五个一堆地游戏着,逐跑着。夏生把一堆衣服放到讲台上,大声叫:“我三叔让我带几件衣服来给大家穿,你们到家里拿了衣服后再还给我三叔就行。” 开始,有些同学尽管冷,但觉得这些衣服太大了,不好意思穿,有的同学看到夏生穿得这么大衣长裤、披披挂挂的样子,还故意对夏生哟喝。这时,树根走了过来,满不在乎地拿起一件大衣服就穿,口中还说:“这有什么!只要不冻就行,古人的衣服宽袖长袍的,还大一些呢。” 立即有几个同学跟着奔了过来,衣服一下子被抢光了。拿不到衣服的同学也顾不得脸面了,一个劲地向那些拿了两件衣服的同学讨。 夏生见状,说:“实在冷的同学,就和我去街上买吧,我身上还有两百块钱,你们回家拿钱来再还我就是。” 立即有七八个同学,男男女女的,拥着夏生向月溪街上走去。 所谓的月溪街,其实就是乡政府周边的十几家店面排就的一小段马路。既然叫街,就因为它是月溪乡方圆几十里最繁华的地方了。 街上,尽管有汽车接连不断地缓慢驶过,但街面上的积雪就是不化。天气骤冷,服装店里的人格外多些,与那清冷的农药化肥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学们纷纷选购着自己的衣服。夏生发觉,同样的衣服,今天店老板把价格喊得格外高些。尽管砍下来一些,但还是比平日高出三分之一以上。 几个同学买了几件衣服,夏生只剩下八十来块钱了。 棉衣棉裤更贵。这件问问,价格太贵,那套看看,舍不得钱。最后,夏生咬咬牙:算了,不买啦,父母挣钱不容易,还是回家去拿几件陈年衣服对付对付吧,反正身上也不太冷。 4 夏生回爷爷家呆了两天,背着一包旧衣服,踏着冰天雪地回到学校。 晚自习走近教室,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议论着什么海啸的事,说印度洋已死了一万多人了…… “海啸”是什么可怕的东西?怎么一下子就整死一万多人啦?爷爷家的电视天线被雪压断了,没有信号,这些天没法看电视,所以夏生根本不知道这事。 第二天,班上那些住附近的走读生又纷纷在教室里说,海啸已死了五万多人了;接下来几天里,又说印度洋海啸死了八万多人,十二万多人,十五万多人,最后竟然说死了二十八万多人!还说印度洋周围的五六个国家成千上万的房屋被海啸摧毁,几百万人无家可归…… 既然无家可归,那里的学生自然连书也读不成了吧? 同学们说个不停,夏生心头沉甸甸的。 地理课上,老师特意把世界地图与亚洲地图挂了出来,就印度洋海啸涉及的国家重点讲了一遍,还把海啸的成因及威胁等知识讲了一遍。 快下课时,地理老师说,这次印度洋海啸造成的损失大得无法估算,世界各国都向灾区国家捐款捐物,我国政府不但给灾区国家捐了五亿多元,还向灾区国家派出了医疗组,我国民间组织和团体也都纷纷向灾区国家捐款捐物…… 我不是还有许多小时候穿过的衣服吗,还有许多低级年时用过的文具,如果能捐给灾区国家的小朋友就好了。夏生想,我们这里怎么没设个捐物捐款站呢? 想不到夏生的愿意马上实现了——第二天午餐之际,学校的广播里传来消息:根据上面的指示,中心小学已成立了支援灾区募捐小组,学校动员师生们踊跃向灾区捐款捐物。教导主任还在广播里申明了一句,由于学生没有经济能力,不要求捐款,只要把那些用不着的文具、穿不着的衣物等捐一些来就行。 夏生正在食堂打饭,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得立即把饭盒交给同班的一个同学,转身向寝室里跑去。 他在箱子里翻了一阵,可是,除了几套常换的衣服外,实在找不出可以捐出的衣服了。夏生想了想,还是抱了两套秋装走向校长室。募捐小组就在校长室。 校长办公室里已挤满了人:校长在招呼着募捐者,地理老师在登记着募捐名单,三叔和其他几个年轻老师在清点捐款及整理捐来的衣物等,还有许多老师在捐款捐物。 终于轮到夏生了,和老师们的捐物相比,夏生觉得自己的捐物实在太少,心里有些不好意思,把两套衣服递交完毕后,就帮着三叔他们清理起捐物来。 校长对正在登记募捐名册的地理老师说:“哦,给我写上一笔吧,我捐四百,从这个月的工资里扣除。” 三叔等几个年轻老师停了手,他们用眼神交流了一会,纷纷说:“我们都捐三百吧,也从这个月工资里扣。” 夏生越发觉得自己不好意思了。这时,同班的走读生肖红艳和她妈妈走了进来,抱来一大捆衣服,还提了一大袋文具什么的。 夏生的热血突然涌了上来,在身上的口袋里一阵掏,整票零钱地掏出172元——这两天,同学买衣服的借款基本上钱还来了——他把钱一把捧到桌子上说:“我捐这些……家里还有一些穿不着的衣服,过几天我再拿来。” 校长用意外的眼光看了看夏生,说:“你的钱拿回去吧,学生就不用捐款了。” 夏生执意不肯。这时三叔插了一句话:“让他捐吧,夏生的脾气,我了解。” 校长就不再说什么了。 看着地理老师把自己的名字和捐款登记上去,夏生脸红心跳、欢欣无比地走向学校食堂。三叔等几个老师也被其他人换了班,各自回去吃饭了。 5 饭凉了,菜上面结了一层乳白色的油。夏生吃得全身有些凉意。 走在回寝室的路上,一阵夹雪的寒风裹来,热血冷却的夏生有些为难了:爸妈知道自己一下子捐出这么多钱会怎么想?他们挣个钱多艰难啊!我怎么向他们开口说起这事呢? 这时,二楼的三叔突然对操场上的夏生喊:“夏生,快上来,你爸妈来电话了!”夏生急步向二楼跑去。 夏生拿起话筒就说:“你们还好吗?这么冷的天你们一定要注意身体啊!” “我们好,一切都好!”这次是妈妈在说话。妈妈的语气显得很兴奋。妈妈接着又不厌其烦地问了夏生的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 接着又是爸爸拿去话筒,爸爸的语气也显得很快乐。爸爸说,现在他们的生意好得不得了——由于今年冬年格外寒冷,城里许多人家都需要大量的煤球取暖,他们就把板车改成装煤车,整天给城里人送煤球,有时一天能挣两三百!爸爸还说,送煤球尽管很累,有时连吃饭都没时间吃,但只要这种天气维持到春节以后,这个冬天挣个一万多不成问题…… 夏生再次热血沸腾。但夏生想着自己没跟父母商量就捐款的事,就试探着问道:“爸爸,你知道印度洋发生海啸大灾难的事吗?” “知道,知道!电视里整天都在说这事,城里有好几处给灾区捐款捐物的募捐点呢!”爸妈他们在城里,自然比这山村的消息灵通。 “那,你们对捐款捐物这事有什么想法啊?”夏生又探深点。 “当然是好事,我们实在没时间,要不,也想找到募捐点去表示一下。” “那,如果我现在就帮你的忙捐点款,你们觉得,行吗?” 爸爸停顿了一下,说:“行,但你千万别让自己捐得挨饿受凉啊!” 夏生一蹦三尺高:“爸妈万岁!你们一定要注意身体啊,我挂电话啦!” 走出三叔房间,夏生再次热血沸腾,所有的寒风就像春风一样美丽。这实在是个可爱的“暖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