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红鞋子|童话|神话与童话|传说与童话|
点击原作《红鞋子》
汤素兰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活跃起来的一位童话家。她以一个颇具才情的文学写作者和打下扎实专业功底的硕士研究生的双重身份进入到儿童文学这一领域,为中国当代童话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借鉴走向独创提供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优秀文本。《红鞋子》是其创作于2000年的一篇短篇童话,它以优雅而精致的性格刻画与流畅简洁的故事叙述呈现了汤素兰创作中的经典意识与气度 “红鞋子在草地上发愁。/鞋子们发起愁来总是一动不动的,看上去有点傻头傻脑,跟草地上的石头和落在树下、被虫子们啃剩的果核没什么两样。”这是一个别致的开头,毫不旁逸的叙述交代了童话的语境,使叙述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切入故事的主线中。同时,作者在描述小鞋子此时此刻情状时所流露出的幽默与一只被遗落的小鞋子的日常性构成了童话和谐而风趣的开局。对童话艺术来说,这种从微不足道的地方开掘出想象的笔法是非常重要的。安徒生童话中的小豌豆、破瓶子的细颈、织补针等都向我们展现了这种笔法可以达到的艺术高度和境界。 那么,《红鞋子》中的这只孤零零的鞋子会有怎样的命运等着它呢?一只在草地上寻找食物的老鼠出场了,“‘你打算什么时候走啊?你再不走,我可要动粗了!’”不多的文字,却传神地描绘了老鼠的最初形象。这是一个与红鞋子截然不同的角色,粗鲁但却生气勃勃,它与红鞋子形成了一种反差与张力,既显出故事的一种情趣又推动着故事自然地向前发展。 于是,不懂什么叫“动粗”的红鞋子想跟小老鼠回家,因为它害怕孤独;不懂什么叫“孤独”的小老鼠除了猫什么也不怕,它答应红鞋子的请求是因为知道了鞋子只吃鞋油不吃饼干。在这里,作者没有通过情节的叙述而是借助对话完成了两个没有交集的角色之间的第一次互动。“我不怕猫,我怕孤独。”“心里空空的?不对吧,你是不是想说肚子里空空的?那不叫孤独,那叫饿。”“不,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饿。”……在这些对话中,红鞋子和小老鼠的内在差异进一步得到加强,但对老鼠来说,正是这种差异才使它和红鞋子有了同行的可能。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设置,它以轻巧的方式体现了作者试图在这篇童话中所传达的一种超越故事本身的意味,这种淡淡的意味在红鞋子和小老鼠第二次、第三次的互动中不断加强着。“小老鼠不喜欢睡在鞋子里,它喜欢睡在自己的床上。而且小老鼠不喜欢房子里除自己之外,还有别人。可是,红鞋子那么轻声地请求,小老鼠怎么好拒绝呢。小老鼠一言不发地钻进了红鞋子里。”“‘我可真蠢!我一点儿也不喜欢出门,我干吗要答应它呢?这一路上,还不知道会不会碰上猫呢!’小老鼠在心里一个劲地埋怨自己,可它的两条腿却一刻也不停,紧紧地跟着红鞋子。”在这些不断展开心理活动中,小老鼠内心的柔软闪现出一种光亮,既真实又动人。正是这种柔软使两个角色有了一种微妙的交汇,也使故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红鞋子找到了另一只鞋子。 不过,这个故事还隐藏着一个更为动人的结局:“它的心里有了一点儿空空的感觉,这感觉和饿了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它头一次发觉独自走在路上原来是这么安静,简直太安静了。它想,要是这会儿,树皮小屋有一只小老鼠在等待着它回家,该多好!”故事的结局恰恰是小老鼠成长的真正开始,它虽然并不波澜壮阔也不惊心动魄,但却意味深长。 也许按正常的生活轨道,一只温柔的红鞋子和一只粗鲁的小老鼠永远不会有机会相遇并相识。红鞋子和小老鼠是属于不同的生活的,但它们偶然的相遇却使双方的生活有了一点改变。如果没有遇到小老鼠,红鞋子可能将永久失去另一只红鞋子;如果没有遇到红鞋子,小老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孤独与等待。所以,我们可以说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也可以说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但我们更愿意说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关于人、关于我们的生活的故事。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在像小老鼠那样生活着:觅食和寻找安全。但我们每个人又在心底隐隐渴望着,渴望着一种等待与被等待的感觉,于是童话中的红鞋子就成为我们心中凝结的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