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贴上了符咒的蛋糕 |
|
毎个人都会有伤疤,有的在身上,有的在心灵。 每个人都会有幸运,有的在今世,有的在来生。 大千世界上,有一种爱叫父爱。 父亲爱我的方式,很特别,也可以说独树一帜。 父亲在天津药行工作,逢年过节,或者休假,他都要回到故乡,看望家人。 于是,就有了蛋糕的故事。 有关蛋糕的故事,源于他的一个同事从天津回到故乡,父亲让他捎回了一盒蛋糕。 在乡下,在当时,见到蛋糕是很稀罕的。 父亲让同事捎回了一盒蛋糕,这样的做法,没有什么特别引人之处。 需要说明的是,与蛋糕同时到家的,还有父亲写给爷爷奶奶的一封信。 这是一封不同寻常的信,让刚刚不穿开裆裤的我,刻骨铭心,甚至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 爷爷兴致勃勃地把信读给家人听,语气之中充满了笑意与快慰。 读到信的末尾时,爷爷戛然停住了。 我有一些纳闷儿,急灼地催促着,“爷爷,快念信呀,我爹还说了些什么?” 爷爷思忖片刻,爽朗地笑着说,“你爹真有意思,他在信上说,蛋糕是给爷爷奶奶买的,明照不要吃。” 我的家乡,毗邻安国县城,不能说是一个穷乡僻壤,也不能说是交通闭塞。 在天津工作的父亲回故乡,可以坐火车转汽车,也可以直接坐汽车到达县城,交通也很方便。 我的童年时代,没有什么挨饿也没有什么受冻的记忆,这是我一生中值得欣慰,也值得庆幸之事。 但是,面对着从来没有吃过一口的香喷喷蛋糕,我实实在在地咽下了一口唾沫。 爷爷拿起了一块儿蛋糕,递给我,“明照,吃吧。” 我看着香味扑鼻的蛋糕,担心地摇了摇头。 奶奶在一旁敲边鼓,诚笃地说,“爷爷让你吃,你就吃。” 我犹豫不决地看了看蛋糕,还是摇头。 爷爷的口气严肃起来,“明照,爷爷给你做主,再不吃,爷爷就不高兴了。” 在一旁,母亲也劝说道,“爷爷让你吃,你就尝一尝吧,从来也没有吃过蛋糕。” 母亲的话,给了我一颗定心丸。 从爷爷的手里,我接过了一块蛋糕,咬了一小口。 蛋糕与红薯,不一样。 蛋糕与玉米面贴饼子,不一样。 蛋糕与高粱面烙饼,更不一样。 蛋糕就是蛋糕! 蛋糕那种纯正的色泽,那种香甜,那种酥软,那种油而不腻的口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蛋糕,一点儿一点儿地咀嚼,一点儿一点儿地咽下去,那是一种美滋滋甜蜜蜜的感觉,我好像沉醉了。 就这样,我吃到了记忆之中的第一块蛋糕,好像进入了天堂一样。 但是,这第一块蛋糕,也是我整个童年时代的最后一块蛋糕。 时隔不久,不是节日,也不是假期,父亲回到了故乡。 父亲的严厉,父亲独特的爱,父亲望子成龙的愿景,也跟着他一块儿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家中,回到了我的身旁。 趁爷爷奶奶不在家的时候,父亲把我拉到我们住的屋里,平和地问道,“爹给爷爷奶奶捎回来的蛋糕,你吃了吗?” 我点了点头,诚笃地说,“吃了一块儿。” 父亲严肃地板着脸,犀利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话语沉重地说,“我在信上写了,不让你吃,你怎么还吃?” 我有一些委屈了,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父亲追问,“说呀,你为什么吃蛋糕?” 无奈之中,我只好搬出了爷爷来当挡箭牌,“是爷爷给我的。” 父亲很严厉,厉声质问道,“爷爷给你,你不会不吃?” 我有一些害怕起来,壮着胆子,声音抖抖瑟瑟地说,“奶奶让我吃,娘也让我吃——我要是不吃,爷爷说他会不高兴的。” 父亲坚如磐石,下了一道死命令,刀割水清,“爷爷不高兴,那是爷爷的事儿,你也不能吃!” 我当然能够转过弯儿来,点了点头,口吻坚定地说,“爹说得对,我知道啦。” 父亲有理有据,对自己的孝道进一步地加以说明,“作为儿子,蛋糕是爹给你爷爷奶奶买的,这是尽儿子的一份孝心,是孝敬老人。” 明白了道理,我挺了挺胸,恭敬地说,“我知道,爹。” 父亲义正词严,“蛋糕,不是给你买的。从今往后,你一口也别吃,记住了吗?” 我心情沉重地向父亲表态,话音朗朗,“爹,明照记住了。” 父亲沉默不语,似乎在掂量一下我表态的分量。 此时此刻,明白了父亲所说的孝道,我一点儿也不感到委屈,板上钉钉一样地说,“爹,我长大了,也会像爹孝敬爷爷奶奶一样,尽一份儿子的孝心。” 父亲仍然一脸严肃,十分郑重地说,“今天我嘱咐你的话,是教你怎么做人,你不要告诉爷爷奶奶,记住了吗?” 我沉实地说,“记住了,爹。娘也说过……” 父亲吃惊地问“娘说过什么?” 我很有底气地说,“娘说,百善孝为先。娘还说,娘相信你会听爹的话,明照有骨气,有志气!” 父亲严峻的脸色放松了,但依然没有一丝笑意,“明照,好孩子,爹相信你,言必行,行必果。” 我大声地说,“爹,我记住了,百善孝为先,言必行,行必果。” 父亲淡淡地微笑了,“好孩子,一诺千金,刻骨铭心。” 对天,对地,对自己——我忠诚地恪守着自己的诺言。 当然,父亲追究我吃了一块儿蛋糕的事情,我没有告诉爷爷奶奶,也没有告诉母亲。 哦,关于蛋糕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没过几个月,父亲又让一个村人,从天津捎回了一盒蛋糕。 这时,爷爷奶奶没在家,母亲收下了蛋糕盒子。 我正坐在方桌前,在石板上,用滑石笔写唐诗。 我听见母亲询问村人,“有没有信呀?” 村人回答,“没有哇。” 母亲有些迷惑不解,父亲为什么没有给爷爷奶奶写上一封信,哪怕三言两语也好。 村人走后,母亲把蛋糕盒子,放在了爷爷奶奶屋里的躺柜上。 这时候,我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发现,也可以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发现。 那是远在天津的父亲,对于我的叮嘱,对我的关爱。 不过,叮嘱的方式,很特别。 不过,关爱的方法,破天荒。 在蛋糕盒子上,父亲贴了一张字条。 爷爷已经教会了我很多字,父亲的字条上写的什么,我都认识,一看就心知肚明。 我走出了爷爷奶奶住的屋子,在堂屋里,扯了一下母亲的衣服,“娘,你没有看见,爹给我写了一张字条。” 母亲惊诧不已地问,“在哪儿?” 我平静如常地说,“在蛋糕盒子上,字条贴在了侧面。” 母亲沉思片刻,又走进了爷爷奶奶住的屋子。 我跟在母亲的身后,一字一顿地朗声说,“爹的字条儿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明照,蛋糕是给爷爷奶奶买的,你不要吃。” 母亲十分惊愕,触电似地煞住了脚步。 我也蓦然地站定了,面对着母亲后背。 我看见了,看见了母亲的后背,抽搐似地抖动了几下。 母亲有些迟疑地走到了躺柜前,默默地站下,沉思起来。 然后,母亲伸出手,转动了一下蛋糕盒子,看了看纸条,沉默不语。 我的眼睛清晰地捕捉到,一抹异样的神情迅疾地掠过了母亲的脸庞。 母亲转过身,蹲了下来,不动声色地对我说,“明照,照你爹的嘱咐去做,百善孝为先,人有了孝心,就会聪明,就有智慧。” 我一点儿也不感到委屈,“娘,我知道。” 母亲微笑了,那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微笑,“你想一想,小孩儿不吃蛋糕,照样能够一天天长大。但是,人不孝敬老人,一辈子就会一事无成。” 我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非常感动地说,“娘,我知道——言必行,行必果。” 母亲好奇地问,“言必行,行必果。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我诚心诚意地说,“说了就得去做,言行一致,才能做一个好孩子。” 母亲又问,“这一句古训,你是在哪儿听说的?” 我回答得很干脆,“是爹告诉我的。” 母亲摸了摸我的额头,十分欣慰地说,“好孩子。” 但是母亲并没有追问,父亲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和我说的。 即使母亲问了,我也不会说出,父亲对我吃了一块蛋糕的严厉追究。 爱在当下,是诗篇。 爱在远方,是思念。 |
|
|
|
欢迎点评: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9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