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罗田县骆驼中学高一(5)刘阳(指导教师:徐金奎)
读了《烛之武退秦师》和《荆轲刺秦王》这两篇与秦王有关的文章,就会自然地将二者做一下比较。烛之武和荆轲都曾吸引过我的眼球,摇曳过我的胸襟,震撼过我的心灵。 在我看来,烛之武绝对是一个非凡的英雄人物。他能凭那三寸不不烂之舌就消弭了一场有关郑国生死存亡的一触即发的战争,真的太了不起了!我不得不为之感叹。 然而,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岁月也磨砺了他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国的交锋一开始就注定了特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一瞬间有了释放和爆炸的闪亮时刻,那该是多么辉煌的时刻。我们知道“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对于烛之武来说,这机遇对年已古稀的烛之武来说,的确来得太迟太迟了,更何况还要冒着生命危险。这使我产生一种由衷的感叹:如果不是强秦与强晋联合攻秦,烛之武这匹千里马,恐怕要“骈死于槽枥之间了”,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他人生年富力强的岁月竟然在蹉跎中消磨逝去,怎不让我们扼腕叹息?但是,换一个角度向,我们应该向烛之武那坚定的志向和高傲的灵魂致敬!他的确太伟大了! 荆轲,他那反抗暴秦的正义行为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的确令人首肯不已。但是,历史总会留给我们多重想象的空间:从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看,我们应该肯定秦王朝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而从反抗侵略行为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充分肯定荆轲的壮举、义举。 我曾经认为,荆轲劝樊於期自杀过于残忍。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其中,激励樊於期自杀献首,实属为刺杀秦王之举得以成功所采取的迫不得已的方案,属下下策。但是对樊将军来说,也并非不良之对策。再者,荆轲的行动并无丝毫的自私成分——“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更何况他自己也将“提一匕首以入不测之强”。因此荆轲之举无可厚非,由此也可见荆轲的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和深谋远虑。总之,荆轲不仅义薄云天,视死如归,而且能深谋远虑,沉着机智,堪称豪侠! 无论结果如何,烛之武和荆轲仍以积极的心态去诠释人生,因为占据他们肺腑的更多的还是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正因为这样,我觉得二人都让我永远敬佩!但是,最让我钦慕的还是烛之武的“非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