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800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朱秀玲
文章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然而小学习作中却很难找到学生的童真、童趣和真情实感,童心严重缺失。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体验、想象、阅读、实践、无为的训练、积极的评价等教学方略,呵护、催生儿童纯真、可爱的童心。 关键词:童心 儿童作文 教学方略 引言:选择小学教育,就意味着选择了儿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珍视、守护、维持儿童的一份童心。因为“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怎么样的人,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童年怎样度过,童年时期由谁携手带路,周围世界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语)。”苏氏一番意味深长的话,道出了学校、教师对一个人童年的责任。 “童年”,是一个人生命历程的特定阶段,是人生之旅十分重要和珍贵的驿站,对人的终生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栖居到童年生活中寻求一份慰籍。作为守候儿童精神世界的作文教学,应当将“儿童”放在核心的地位:让每一个孩子说童真的话,写童趣的事,抒童性的情,应当成为作文课主要使命,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神圣职责。 我的发现:“童年”生活的缺失 但是,随着大众传媒的多样化,生活理念的多元化,儿童也过早“告别”了应当属于自己年龄的童年时光,紧追着成人的步伐——儿歌的成人化、消费的成人化、装束的成人化、阅读的成人化、交往的成人化、语言思维的成人化。童年的作文,同样遭遇了严重的污染。翻开孩子的作文本,一些词语会触目惊心地进入我们的视野:“今天饭桌上,老爸为了一点小事K了老妈一顿……晕倒,她可真会PMP(拍马屁)……”现在的学生熟练地做着练习题,像工厂里的工人加工着零件;熟练地写着抒情作文,内心却没有一点感觉;心中的“童声”被湮灭,口中发出是成人的腔调,让人丝毫感觉不到生命的真实和活力……有人称他们是“最可怕的人”——只剩下理智。 我发现,课间十分钟,孩子们犹如快乐的小精灵,穿梭在花坛连廊之间,跳跃于操场草地之上。可在课堂上(尤其是高段),活跃与灵气顿失,一个个像小大人似的,对老师的问题不闻不问,留下一串串沉闷和呆板。我又常常会发现,孩子们在和小伙伴们闲聊的时候,都会有声有色、眉飞色舞地讲述自己的丰富见闻和有趣的生活经历。而在作文本上,这些生动的话儿都不见了,能找到的只有那些僵化刻板、做作矫情的文字,读起来很不是滋味。 儿童本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单纯美好的童言稚语,是什么让美妙的童声“变粗”“异化”?孩子童心缺失,谁之过? 为了儿童?——缘于儿童作文生态的诘问 儿童天生就是一个诗人。然而,我们总以为儿童不会写作文,才会不厌其烦地“教”作文。对于作文教学,每个语文教师又似乎都有自己的、耳熟能详的套路,如何引导孩子审题,如何指导孩子选材,如何去批改。每次作文指导课,教师总是将孩子当作“作文零起点”,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述”如何开头,怎样过渡,如何结尾,怎样照应。然后学生们一拥而上,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过程(特别是写活动),一样的结尾。这其中恰恰忽视了自己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感受,不一样的言语特征。在“教”的过程中,儿童原本产生的写作冲动在固有的程式中僵化了,属于自己个性特征的话语,在教师的垄断中湮没了! 在现行各种版本的中高年级小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作文教学篇目,这成了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的作文教学任务。我们见到这样的习作“制造”流程:交代习作内容→提出写作要求→明确写作方法→范文下水引路→学生动笔“做”文→教师精批细改→集体交流点评。在学生眼中,作文不仅享受不到写作所带来的愉悦,还成了沉重的负担;在老师看来,把这些篇目一一落实,似乎一学期的作文训练已经到位。但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粮”,是无法构建生动活泼的童性作文的。 在一些名师编写的小学生作文指导丛书中,大张旗鼓地传授一些开头、结尾的方法,什么“开门见山”法,什么“环境描写”法、什么“前后照应”法……大家以为,只要“方法在手,作文从此不用愁”。素不知正是这些成人化的方法指导,抹杀了孩子的天籁之声,让我们看到一张张戴着成人面罩拿腔拿调的稚嫩的脸! 除此之外,还有强行一致的游览必写观察作文、如出一辙的活动作文、教师越俎代庖发表的“优秀作文”等,这些真的都是为儿童考虑的吗? 属于儿童!——基于儿童作文生态的回应 首届“冰心作文奖”,杭州市一名小学生郦思哲写的一篇《妈妈回来了》日记,获得小学组一等奖。(原文如下: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短短的一篇仅107个字的作文,何以获此殊荣?大赛评委之一,著名儿童作家秦文君认为,这篇文章“自然率真,素面朝天,充满童趣,非常清新”。而这,正是学生作文最宝贵,也是目前小学生作文中最缺乏的。 著名作家王旭峰说:“儿童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小学生正处在童年时代,照理说,他们写的作文应该是是无忌统言的流淌,是童趣、童真的自然绽放,是童话的世界,是诗的殿堂,是蓝精灵的王国。叶圣淘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的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就是说要在作文中尊重儿童的天性,呼唤儿童的灵性,激发儿童的悟性,张扬儿童的个性。让儿童拥有充分尊重、宽容和关爱的作文世界,让儿童在快乐作文中去享受作文的快乐,“我手写我心”。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一条一条的作文教学理念,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激动着我们的思绪。“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着习作者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在这样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写作教学不仅仅是追求写作的知识和技巧,更多的,则是追寻一种儿童精神,一种全新的“儿童作文”。 “儿童作文”就是要让每个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动”起来,动腿、动手、动嘴、动眼、动耳,或行、或看、或听、或画、或写,充分地体验童年,充分地创造童年,充分地抒写童年,让童年成为一段快乐的时光,让童年成为一段难忘的回忆,让童年成为一段恒久的历史。“儿童作文”不一定要追求立意的高远,辞藻的华丽,结构的严谨,最真、最善、最本,才是亘古不变的支柱。儿童身边发生的每一幕、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成为儿童心灵的歌唱,最为精彩的瞬间。 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扮演一名“向导”,学会指路;做一位“读者”,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作品;做一个“朋友”,与孩子们“商量”写作之路;做一员“教练”,学会正确指导。把自主的写作权完全还给孩子们,让“儿童作文”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的呼喊,成为生命真情的自由表达与交流。 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我们每个成人都有义务去呵护“童声”的纯净;作文是一个孩子人生“史记”,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责任去维护和尊重“童声”的真实! 尊崇儿童。——对于儿童作文的引领和建构 “儿童作文”是儿童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雨果语)。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当让儿童最大限度地“展开双翼”,乘着童真、童趣、童心、童言自由飞翔。 在实践层面,“儿童作文”坚持这样的教学方略—— 体验:抒写内心真实的感受 “用心体会,生活本来有滋有味”。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生活中的事件、人物、思想。由此可见,体验正是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前提。但是,由于成人的佑护,儿童直面自然的机会不多,许多“体验”不是直接获得的,而是成人经验的复制,因而,呈现在文字中显得比较寡淡,不够鲜活,不够真切,缺乏童年的“感性”。“儿童作文”就是要让儿童回归自然,与自然直接对话,丰富童年的体验,丰盈童年的心智,使言语表达成为他们抒写心灵世界的窗口,咀嚼品味童年生活的酸甜苦辣。 “大地”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今天的孩子,特别是居住于城市的儿童,已经很少有人用脚、用手去触摸大地了。基于“亲吻”大地的想法,我组织了一次光着脚丫走大地的亲身体验活动。孩子们脱掉鞋子、袜子,让自己的小脚丫与泥土、小草亲密接触。雾与雨也很常见,但又有多少学生挨过雨淋?在每学期接班后,我都会瞄准机会,让学在雾中抓雾,雨中尝雨,给他们的童年打上最深的烙印。有了这样切身的体验,孩子们笔下就会有清清细流汩汩淌来。 当然,儿童的体验应当基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可以源自自然,可以源自社会,可以源自交往,风行水上,自然显现。所表达的真实体验,也不作技巧玩弄,不曲意拔高,否则容易出“假话、空话、套话”,背离“儿童作文”追求的本义。 想象:撑起绚丽的童年天空 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亚里士多德)。“童年是最富有想象的一段岁月。在儿童的世界里,鸟兽能言,桌椅对话,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周一贯:《“儿童作文”教学论》)《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要想写好“儿童作文”,就得给予儿童想象的权利,为孩子营造自由的氛围,通过具体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为孩子的想象打开时间和空间上的隧道,让他们精神自由穿行,进入一个比现实世界更有诗意、更为宏大的理想世界。 我在引导《我想变……》这堂想像作文课上,为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我先“下水”变成了一滴水,在奔向海洋的路上,看到了一株快要渴死的小花,献出了自己。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便生发许多美好的想象,有的变成一颗善良的心,钻进坏人的心脏,让他弃恶从善;有的变成“蜘蛛侠”,去保护地球,保护人类;有的变成一个宇航员,为祖国探索太空的奥秘;有的变成一只青蛙,述说自己的遭遇……幻想真是孩童的天性啊。 阅读:润泽心灵中激起表达的欲望 童年,儿童最初的人生。在孩子们金色生命的早晨,需要通过童年阅读打造强壮的精神骨架,熏染柔软的情感,寻找真诚的感动,树立最初的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阅读是儿童的一种生活,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既然培养儿童对文学阅读的兴趣是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那么将习作有机地融入孩子的阅读中,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不仅对孩子的阅读过程进行了有效地引领,还加深了孩子对作品内涵的领悟。 除了在课本中常会使用的续写、扩写、补写、串写等读写结合的训练外,我们还应选择贴近孩子心灵的话题进行争辩、探讨。有一段时间,孩子们像一阵风似地迷上了《淘气包马小跳》,下课看、回家看,有几个孩子,上课时也不忘偷偷地瞄上几眼,甚至边看边咯咯咯地笑个不停。于是,我以风靡全班的人物——马小跳为话题,进行探讨交流。孩子们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说得愉快,谈得自如。当我们选择具有“童真”的话题,才会有儿童的“童话”。 当孩子们在阅读中看到了自己,在“聊天”中产生了共鸣,这样的学习还会无趣吗?经过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后,孩子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孩子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用稚嫩的笔写着从心灵里流淌出来的故事。 实践:唤醒倾诉的愿望 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常常认为学生写不出作文,是因为他们写作基本功差,写作态度不够端正。其实,巧妇也有难以无米之炊的困境啊,何况是学生呢! 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突破“讲中写”的传统格局,走向“做中写”——让每一个孩子亲身去经历,在经历中体验成长的感觉;让每一个孩子拥有自己的经历,通过写作使之成为童年的“历史”,在写作中表达自我,交流自我。当然实践活动并不是一味地指向写作,它首先是一个儿童尽可以放肆的游戏,使之成为作文教学的课程资源,使写作成为学生于无声处的自然行为。 每周的实践活动课,是孩子们的最爱。我把搜集或想到的活动内容“搬”到课堂上。“添鼻子”的游戏,让他们体验盲人的无助;“西服一‘套’”(以背诗为条件,西服为诱饵,谁先会背就奖“西服一套”,其实是套在身上再扒下来)的活动,告诫他们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清仓大甩卖”(把自己喜爱的玩具带到教室进行现场拍卖)的模拟,劝告他们要珍惜父母的劳动……几周下来,孩子们都在期待着丰富多彩的活动,就像企盼着微机课、体育课一样,甚至心情更强烈。 我发现近阶段班上的学生非常喜欢玩溜溜球。一下课,男生、女生便拿着自己的溜溜球到教室外进行比试,直到上课铃响,才恋恋不舍地回到教室,手忙脚乱地进行课前准备。我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宣布在班级举行一次转溜溜球大赛。学生欢呼雀跃,参与欲高涨。比赛结束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快乐分享”的形式把参与的过程下笔成文。在习作的交流中,佳作叠出。 实践,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实践,让他们经历了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实践,唤醒了他们与他人交流的欲望;实践,营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快乐,还是一份宝贵的童年记忆。 训练:“无为”指导更休闲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自由的心境是创造成功的前提。面对教材中的作文,教师往往从审题要求—选材—立意—提纲进行指导,甚至罗列好词佳句,规定开头结尾等。这种精细指导严重地钳制了儿童的表现,约束了儿童的自由发展,儿童享受不到写作所带来的愉悦。所以我们悲哀地看到了许多“依葫芦画瓢式”的作文,“代教师立言式”的作文。 作为教者,我们要转变观念,不要把作文当作活动、生活的最后目的。儿童的习作需要营造一个“无为”的情境来遮掩“有为”的习作动机,在无声处练笔,使之成为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生命活动。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有一篇是写小动物的作文,之前,我给每一位学生发了一份关于“动物竞选”的通知:下一周我们将举办动物“动物竞选”活动,希望你走近动物朋友,用心观察,为你喜欢的小动物写一份竞选稿。竞选稿内容包括,动物的外形、脾气性格介绍,写上和你相处过程的二、三事,还可以为它拍照片,并附上文字说明。 一周后,我们的“动物竞选”开始了。听着同学们深情并茂地朗读为自己心爱的小动物写就的竞选稿,教室里时而笑声喧哗,时而掌声雷动。 课本中的其他习作训练,我也会给他们创设一个交流写作的平台。写人改为写竞选词,展现人物的独特个性;叙事让他们告诉好友,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写景就让他们写导游词,表现物态景观的美丽风景;介绍物产,就让他们写说明书,展示物产知名的程度和推广价值…… 作文课堂应该没有“边界”,自然而为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经营”习作内容,以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诱发他们的阅读写作愿望,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思索,去表达,去倾诉。让他们自由倾吐心中的积蓄,放胆抒发自己的真情,童趣就会挥洒得酣畅淋漓。 评价:欣赏儿童的率真本性 世界的一切对儿童来说是好奇的,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总是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浓郁的探究欲望。他们总会用自己明亮的双眼去观察世界,用纯真的心灵去体验生活,发现世界的神奇变化,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儿童作文”不是用手写出来的文字,而是用心灵描摹出来的图画。社会百态,世间万物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切都是亲切可人的:一朵小花是春天的微笑,一枝爬到隔壁去的丝瓜藤是“离家出走”,小河里的一个个石头投下溅起的水花是河的“酒窝”……即使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儿童的眼里,也可以发生无穷无尽的故事,也可以编出趣味盎然的情节。儿童正是凭着这种独特的思维,大胆而放纵地用饱蘸颜料的色笔在洁白的纸上信笔涂鸦。 我们切不可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这些用文字绘成的作品。因为这些文字稚嫩,需要我们呵护;因为这些文字确实不合常理,经不起推敲,但这恰恰是儿童意愿的真实流露。我们要懂得欣赏,“蹲下来”看孩子们的习作,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来评价每篇习作,你会发现,稚嫩的习作中,总会有圈点之处,精妙之笔:要么是好题诱人,要么是情节感人,要么是描写动人,要么是一“词”惊人……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和过去相比,看到他们的进步,好学生应与发表之作对比,树立更大的信心,让全体学生都能成功,而不是“一枝独秀”。我们唯一需要而且必须要做的就是,引导儿童及时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写下来,让其成为孩子们一辈子乐此不疲的回忆。 …… 结语 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他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天真的笑容,扑棱着翻飞的情感。作文是儿童的精神家园,作文是儿童人生的“史记”,为了儿童的健康发展,为了儿童一生的快乐,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去探索和实践“儿童”作文吧。让儿童作文成为孩子们生命世界的一方绿洲,精神世界的一片蓝天,心灵世界的一泓清泉。 愿小学语文教师能多几分人文追求,多几分真诚、灵动的儿童气息,能在“诗意地栖居”于儿童作文中,呵护、滋养、催生孩子们的纯真、可爱的童心!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周一贯:《“儿童作文”教学论》 3.吴勇:《童化作文教学案例与研究》
作者单位:223800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朱秀玲 联系电话:13515291998 |